第08版:中国故事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6年8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捡重担挑的“救火队长”
——追记河南开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原副主任王振立
本报记者 夏先清 通讯员 杨 倩
▶ 王振立在办公室。(资料图片)

▼ 王振立(左)组织群众体检。(资料图片)

照片里的他精瘦、黝黑、透出些许干练,头发略显稀疏,眉眼里全是藏不住的笑意、和善。

可现在,他已成为家人和群众心中永远的思念。6月4日上午,从河南开封市小北岗街到开封市殡仪馆的沿途,1000多人自发前来含泪送别年仅48岁的河南开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原副主任王振立。

“救火队长”

6月2日,开封市委、市政府督查局作出决定:对在夷山大街北延项目征收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予以全市通报表扬。

夷山大街道路北延工程建设项目是开封市2016年承诺的10件为民实事之一,该项目最首要、最棘手的就是马市街村土城房屋征收问题。

马市街村土城是开封典型的城中村,地狭人多,商铺林立,房屋征收难度可想而知。

开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管委会主任徐强请王振立去夷山大街北延道路工程挑大梁,“他是公认的‘救火队长’,总捡重担挑”。

4月,王振立以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的身份兼任夷山大街北延工程项目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负责具体工作。有人提醒他:“你这身体受得了吗?都快50岁的人了,还有病,可不比年轻的时候。”

王振立患有心脏病,在领导的再三催促下,他前往医院治疗,医生建议他做心脏支架手术。了解到术后至少需要静养一个月,他沉默了很久。“目前项目正在推进,关键时刻怎能休息?”王振立放弃了手术,选择了保守疗法。

项目建设动员会上,王振立的发言铿锵有力:“夷山大街道路北延工程是全市道路规划的大事,不能因为几户群众而停滞,也不能让一户群众吃亏!我们要依据政策,讲明事实、尊重事实,做足准备,快速推进,让征收工作公开、透明!”

那些日子,王振立和同事一起日夜奋战。每天下午5点在指挥部召开例会,每一户的情况、每一家的意见、每一份协议的签订,他都了解得准确具体,对整个项目的推进心中有数。不到一个月,项目部就开了24次例会。

众志成城,金石为开。项目一期工程自4月14日启动以来,涉及的82户被征收户全部拆除完毕。5月19日启动的二期征收工作,涉及被征收户160户,截至6月1日已签约137户。

“每年行程近6万公里,平均每天100多公里,天天在工地和村里转,几乎每天都是一大早出来,半夜回家。”同事刘先红红着眼说,“振立主任太累了,10分钟的车程他都能睡着”。

6月2日凌晨,劳累过度的王振立永远闭上了眼睛……

心系群众

七朝都会,三千弱水,连天一碧。芳树绕堤,彤云倒影,琼田蒸腾。开封西湖的美景让人魂牵梦萦。

2012年,王振立在担任运粮河组团管委会主任期间,正赶上省市重点项目——开封西湖建设项目全面展开,王振立被指派担任野厂村征收工作负责人。

为做通被征收户思想工作,王振立和同事们要到被征收户家里跑几趟甚至几十趟。一双鞋穿成了“两截”,他自己却浑然不知,在别人的提醒下才发现鞋子已露出脚掌,他不好意思地说:“我说这些天走路怪不得劲哩。”

野厂村拆迁伊始,工作进展非常困难。王振立要求工作人员每天凌晨1点前交签订的协议书,汇总后要到凌晨两三点;早上6点多,他又赶到岗位,开始新一天的工作。

不到一年,王振立和同事们圆满完成了开封西湖野厂村1100户、3800余口人、78万平方米的房屋征收任务,为西湖的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王振立出生在开封黄河滩区水稻乡马头村,是农家子弟,对农民群众有深厚的感情。谁有困难找到他,他都全力以赴,从不推脱。

“党员干部,不是坐办公室里指挥谁干这件事、安排谁干那件事,不是等着别人拿来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拍板’。党员就要为群众冲在最前头、干部就要为工作先干一步!”王振立经常这样说。

王振立深爱着他所服务的人民。他任新城办事处书记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辖区内60岁以上的老人去体检。“不论干啥,都得先把群众的事弄好。”他不止一次这样说。

新城办事处斗门村村民杨留成腿部残疾,行走不便,住院花光了家里的积蓄,全家人急得团团转。听说能够申请大病救助,可又不知该如何办理,杨留成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给王振立打了个电话。王振立让杨留成把住院就诊票据找齐,帮助他办妥了全部报销手续,让他顺利拿到了大病救助款。

“王书记管我们斗门800多口人的大事,连谁家的孩子上学、谁家的孩子当兵也管。只要遇到难题,给他打一个电话,他都会亲自跑……他是钻到俺群众心眼里的人,俺群众想的啥,他都知道。他说的话,办的事,都让我们群众打心眼儿里满意。”杨留成说。

一身正气

有亲戚来找王振立,想通过他的关系沾点光,但他从来都是一句话:“只要我管这一摊,你们啥好处也别想图、别想沾。”

2007年,开封对黏土砖窑厂进行集中拆除整治,王振立二哥的砖窑在整治之列。王振立一早就劝说二哥停了砖窑的工作,可二哥不理解:“砖窑一天有上万元的收入,全家十几口人都指望这生活,能说拆就拆?”

拆窑那天,王振立一动不动地坐在挖掘机旁,在二哥全家人的注视下,指挥着推倒二哥家的砖窑。

此时,窑里还有正在烧制的砖坯。“就不能等这批砖烧出来再拆?”二哥问。

“不能!”王振立说。

2004年2月,王振立来到开封市郊区邮电局任局长、党组书记。此时适逢电信市场体制改革,郊区邮电局因底子薄、债务重、负担重,上级电信部门不予接收。

当时,处于市场夹缝和体制边缘的郊区邮电局经营非常困难:130名在职职工和38名退休职工没有工资保障;背有个人集资款400万元、外欠单位1300多万元的老债务;还有等待维修的落后老设备,企业濒临倒闭。

王振立在任两年间,和大家一起努力,发展了4000多个固话用户,清欠210万元个人集资款,使邮电局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发展的势头有了,但职工的社会福利还没有保障。退休职工侯秀云回忆说,“王局长为我们的事情四处奔走,脚上磨出了茧子,鞋底磨出了窟窿。大家为表心意就你十块、我八块,凑钱给他买了个洗脚盆和一双合脚的鞋子”。

在王振立的书房里,他的遗照端正地摆放在书桌上,书桌的左下角放着一大一小两个盒子,盒子里正是那个洗脚盆和那双鞋子,鞋子一尘不染。“振立一次也没舍得穿过。”妻子娄继香叹了口气。

侯秀云清楚地记得,当他们把这份礼物送到王振立眼前时,他眼睛里闪着泪光。“他收下了咱们这份心意。”侯秀云说。

2004年,王振立的母亲得了脑血栓,被他接到家中照看。因为工作忙,王振立经常工作到很晚,回家时如果看到母亲没睡着,他一定会到母亲的房间陪她说说话。如果母亲睡着了,他也会去看看她,为她掖掖被角。

今年3月22日,王振立工作29年来第一次请了假,因为女儿王俊城要进行研究生面试。为能抽出时间陪伴她,王振立加班加点,提前一周把工作都安排好。

“整天给我们娘俩只承诺不兑现,这回他到北京陪我面试,让我很惊喜。”王俊城说。

“我研究生考试前,天天忙工作的爸爸像换了一个人。我政治经济学不好,爸爸就买了一本书,每天晚上10点半在家里和我视频,给我讲难点。”王俊城回忆说,“知道我考上了研究生,爸爸很开心,他说等我毕业时,一定会去参加毕业典礼。但这个承诺无法实现了”。

“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受得住委屈。”王振立经常这样说,也这样做。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