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一线调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8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短板”如何变“样板”
——浙江省安吉县创新矿产资源管理调查

本报记者 黄 平

图① 掩映在青山绿水中的山川乡高家堂村。 陈毛应摄

图② 梅溪镇的窑山石矿矿产品通过封闭传输带搭建的“空中列车”,直接从厂区进入西苕溪码头的船舶上,彻底杜绝了扬尘等环境污染问题。夏鹏飞摄

图③ 工作人员对涉嫌偷盗采挖的挖掘机进行查封并立案查处。郑朝东摄

阅读提示

矿产资源管理是一个全国性的难题。

在浙北山区安吉县,过去的矿产资源管理可以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大短板。安吉的矿产管理曾经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山砂、地砂、河砂,全部“一盘散沙”,滥采乱挖将母亲河西苕溪的一溪清水变成了“黄河”。

如今车行安吉,竹海绵延,丛林如碧,气净、水净、土净、音净。“四净”之地让安吉成为全国首个生态县,全国绿色发展的样板区。

如何将“短板”变成“样板”?记者日前来到安吉进行专题调研。

逼出来的选择

每天收网回来,梅溪镇渔民张有根总是满脸笑容,鼓鼓的腰包里装满了快乐。

张有根的快乐来自于西苕溪从“黄河”又变成了清波。他至今清楚地记得,2012年7月3日晚上,在西苕溪里捕到一条长95厘米、重达15斤的大白鱼。

“这种鱼对水质的要求特别高,鱼在水里就像一把雪白的刀。”张有根告诉记者,30多年没捕到这么大的鱼了!

西苕溪被视为安吉的母亲河,溪内沉积着被雨水冲刷下来的黄沙和鹅卵石。自上世纪70年代起,安吉农民开始从溪水里挖黄沙捞鹅卵石,截至2009年,先后有68艘采沙船在溪内采沙。资料显示,仅1999年至2009年的10年间,从西苕溪内先后采沙3000多万吨。大量采沙带来的后果是河床降低,致使桥梁、堤防等涉河设施和溪边农田受到威胁,更为严重的是由于采沙船长期在水里作业,昔日一溪清水变成了“黄河”,鱼虾难见踪影。

为保一溪清水,2010年安吉县决定放弃每年2000多万元的沙石资源费收入,下达“禁采令”。自2012年1月1日起,西苕溪内采沙船销声匿迹,“黄河”水重又变成清波,躲藏在太湖的大白鱼游回了西苕溪。

“没有县矿资办,就没有一溪‘黄河’变清波,更没有我的鱼满船舱钱包鼓鼓。”谈起县里设立矿资办,张有根喜形于色。

“这是逼出来的选择!”安吉县委书记沈铭权给记者讲述了一个“几个行政部门管不了一块石头”的故事。

2009年的一天,有群众打电话举报福镇景溪里有人在偷运被几千年溪水冲刷形成的景观石,县领导立即责成水利局查处,当工作人员赶到现场一看,非常无奈:景观石已落到公路上,而处于公路上的石头,水利局是没有执法权的。于是“球”踢到了交通局,交通局的回复也是有心无力:这块石头放在那里没有起运,执法无据,只有在运输过程中交通部门才有权设卡拦截……

不仅几个部门管不了一块石头,黄沙管理也是政出多门:耕地下面的沙归国土部门管辖,山坡上的沙属林业部门管辖,河道里的沙则由水利部门管辖。如何突破体制机制的束缚?安吉县委、县政府果断决策,从2010年1月1日起,把全县所有跟矿产资源职能相关的公安、水利、交通、工商、环保、国土、林业等10个部门科室全部集中办公,成立了全国首个有建制的县矿产资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由此,安吉矿产资源管理走上一条良性发展的轨道。

闯出来的新路

县矿资办成立后,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如何让全县的矿产资源监控无盲区、监督无死角、监管无漏洞。

“一张五联单,管好了矿产进出口关,管好了定时、定点、定量的开采权!”县矿资办常务副主任陈纯志告诉记者,安吉的每一项工程和矿区都实行了最严格的计划申报、联合审批、公开竞投、竣工验收、日常监管等环环相扣的程序,每项工程的实际开挖量和矿区开采量,都必须经过有资质的第三方勘测机构进行跟踪测量和报批才能施工,每一车矿料的进出还要由业主方、施工方、运输方、码头方、矿资办五方相互制约。

此外,安吉县还织就了一张矿产资源监管的“天网”。

记者走进安吉县矿资办二楼的视频监控中心,就如同走进了电视台直播间,几十个液晶显示屏实时将涉及矿产的工地、石矿、砂场、码头等现场画面自动传输,如果切换成单个画面放大后,能清晰地看到每粒沙的大小、每块小石子的棱角,全县27家审批工地、8家石矿、7座矿用专用码头、15家砂场实时状况一清二楚,就连623辆涉矿运输车辆也因加装了GPS定位终端系统,涉矿车辆进出矿区是否进行了轮胎冲洗和加盖防尘都能全程监管。

按照2015年出台的《安吉县涉矿工程项目资源出让管理方法》,凡交通能源、土地开发、水利水电、场平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建设红线范畴内开挖的一般建造用石、砂、土等矿产资源,均要收取税费。该办法已于去年10月实施,截至目前,已出让工程项目资源20次,征收资源税费2825万元。

“以前,谁拍得土地,工程建设开挖的土石方就归谁所有。现在不行了,你开挖多少先要审批,审批后你运出多少都有全程跟踪,实际开挖量还有第三方测量,测量数据误差不超过几吨,所有土石方都归县里所有,真正做到了精细化管理!”安吉天泉置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说,该公司开发的紫云东郡房产项目需要开挖6万吨宕渣,按照新措施待报批后缴清了资源税费才能开工建设。

一次“矿山革命”

还未到达梅溪镇窑山石矿,就见空中一条绿色长龙从头而过,这是通过封闭传输带搭建的“空中列车”,把生产出来的矿产品直接从厂区输送到西苕溪的船舶上,彻底杜绝了扬尘等环境污染问题。

记者了解到,石块要经过三级破碎才能成为爪子状石子,而在每级破碎机边都有一个巨大的吸尘器来吸收粉尘,破碎后的爪子状石子通过加装防尘护罩的皮带运送进密闭车间,皮带运输机的出料端安装有喷淋头随时喷水,这让石子从皮带机下来不产生一点粉尘,而破碎时产生的粉尘通过吸尘器和专用管道进入储存塔。“一年的粉尘总量是1.65万吨,每吨能卖130元,一年下来仅粉尘就可收入214.5万元,两年即可收回400万元的全部吸尘投资。”矿主介绍说,他的采石矿在投入了1200多万元整治后,目前已变成“无尘工厂”。

矿资企业生产方式从裸露式向机械化操作、封闭式管理、无尘化生产提升,矿资利用形式从粗放消耗向精细化、循环式综合利用提升,矿资管理模式从单一无序向地上地下、山上山下、水上水下一体化、立体式管理提升。“这是安吉一次脱胎换骨的‘矿山革命’,可以说,管理上精细到面、精致到点”。陈纯志说。

在东山垓机制砂厂记者看到,运料车将渣土倒进料斗后通过机器分离,使石子、粗沙和细沙从不同的皮带机上进入到不同的堆料场,而污泥通过带式污泥脱水机成为了农家肥,混浊的污水通过五级沉沙池变成清水后再重复利用。砂厂铲车师傅周双林告诉记者:“一车渣土在我们手中就像魔术师变戏法一样,一会儿就变成了不同的产品!”

建筑垃圾最让人头痛也最难处理,然而在安吉,通过县矿资办的努力,却成了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

记者来到孝丰镇清路建筑垃圾废料加工厂,只见5名工人将堆积如山的建筑垃圾“喂”进巨大的破碎机的“嘴巴”里,一眨眼工夫,建筑垃圾变成了粉末状砖用沙,隔壁水泥砖厂以每吨30多元的价格全部收购。厂长金红星说,该厂一年要“吃”掉20万吨建筑垃圾,年产出20万吨砖用沙。

目前,安吉在东西南北中布局六个这样的建筑垃圾废料加工厂,能够彻底“吃掉”全县每年所产生的150万吨建筑垃圾,全县因此又减少了150万吨天然砂石、黄土资源的开采量。

精细化管理,管出了可喜的多重效益:安吉矿山数量从2009年的56家减少到2015年的10家,开采总量从2009年的691万吨减少到2015年的399万吨,矿产资源规费征收从2009年的1715.99万元跃升到2015年的1.02亿元,单位矿资国有权收益从2009年的每吨2.13元增长到去年的每吨18.61元,涉矿违法案件从2010年的121件减少到2015年的20件。与此同时,绿色矿山创建、机制砂规范化创建实现了全覆盖,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做到应治必治,全力守护安吉的绿水青山。

沈铭权认为,这一减一增的数字背后,是安吉以体制改革引领风气之先,设计矿资管理路线图,创新管理模式,下好绿色发展先手棋,实现多重效应,打好绿色治理攻坚战。顺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条道路走下去,安吉的发展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