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理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8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观点速览

为治国理政当好参谋和智库

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冯俊日前撰文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接连用了五个“面对”、五个“如何”和五个“迫切需要”,对哲学社会科学寄予厚望。哲学社会科学应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反映时代呼声,引领时代步伐,发现中国问题,提供中国方案,总结中国经验,发出中国声音,为治国理政当好参谋和智库。

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给治国理政和哲学社会科学都提出了许多重大而紧迫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我们面临许多新情况新困难新问题。如何破解这些难题,既要提出问题,还要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些既是治国理政的当务之急,也是哲学社会科学紧迫的课题。哲学社会科学应该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

对于改革发展稳定、治党治国治军所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和突出矛盾问题,对于国家中长期发展的战略性前瞻性前沿性的问题,对于党情政情社情中反映出来的紧迫问题,哲学社会科学都要加紧研究、重点研究或全力研究。这些研究既能助力治国理政,也能促进理论创新。

坚持立足中国这个根本要求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沈壮海日前撰文提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就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确立了引领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行动纲领。

任何学术的特色,归根到底,都植根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与生产生活实践。立足中国是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形成自己的特色风格与气派的根本。立足中国实际,最核心的就是要聚焦中国问题,体现民族性。立足中国实际,要求我们古为今用,体现继承性。立足中国实际,还要求我们珍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主体内容及其发展的最大“增量”,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进一步夯实这一主体内容,深化已有“增量”的研究,努力形成新的“增量”。立足中国实际,并不是要排斥其他国家的学术研究成果,我们要坚持洋为中用,开门搞研究,吸收借鉴人类创造的有益理论观点和学术成果,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丰富滋养。

(以上均为杨 澍整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