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中国故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7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安徽省含山县环峰镇三龙村原党总支书记尹建平:
用生命践行诺言
本报记者 白海星 文 晶
尹建平(左)手拄塑料管在小荒圩沿线巡查。 (资料图片)

7月24日,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环峰镇运粮河三龙村段,肆虐的洪水已经退去,10多公里堤防围护的近万亩良田郁郁葱葱。

“我答应不能再让大伙儿受灾了。”三龙村原党总支书记尹建平不顾自己身患脑梗、腿脚不便,查泵站、巡堤坝、调物资,奋战在大堤5天5夜,用生命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6月30日,三龙村大雨如注,下了一整夜。7月1日凌晨4时,尹建平起了床,拿着手电筒冲进滂沱大雨中。

三龙村建有小葛圩、小荒圩、裴保圩,三圩连接成三龙圩。因堤身单薄,雨水稍多就会破圩,百姓经常颗粒无收。这件事成了尹建平心中最大的牵挂,几年来,他投入大量精力加固圩堤、兴修水利。去年,他又四处筹来26万元修成一条宽敞的防汛道路。道路建成那天,尹建平对村干部说:“路修好了,我们绝不能再让大伙儿受灾。”

7月1日清晨5时,尹建平发现小荒圩段发生险情,连夜调运防汛物资和壮劳力上堤坝抢险。从那时起,200多位村民日夜驻守大堤,70多名党员冲锋在前,每一个关键险段都有人驻守。尹建平忙着调运防汛物资,跟村民一起上埂巡堤、围堤设障,并及时借来挖土机和水泵,处理了多处险情。

7月1日上午10时,三龙圩洪水漫堤,淹没了10多户人家,尹建平带人紧急转移受灾乡亲。

上午11时,暴雨仍不见小。为防止险情范围扩大,尹建平火速联系镇上调来两台挖土机,从农田里挖出泥土加高圩堤,同时清淤清杂,及时处理多处险情。 连续5天,尹建平就这样来回奔波在险情最严重的地方。腿脚不便,他就找来一截白色塑料管作为“拐棍”,一瘸一拐地走在抢险队伍最前头。 “尹书记的衣服、鞋子都被泥水浸透了,他来不及换干净的;脚磨破了,被洪水泡烂了,他顾不上去包扎。”村主任裴善权说。

偌大的三龙圩经过暴雨的袭击,曾经的绿色农田已变成白茫茫的一片。看着5000多亩农作物被水淹了几天,可能面临绝收,尹建平心急如焚。“我们自己建排水站!”他当机立断。

7月5日凌晨,尹建平向县镇主管部门求助,要求增加排水机器,并派人购置机器零部件。时间紧、任务重,来不及找专人安装,他就找来村里的电工现学现装……在他的安排下,一个临时排水站在几小时内建了起来。看着水从圩田里抽出,三龙村的乡亲们高兴坏了:“尹书记真靠谱,农田保住了!”

然而,此时的尹建平已经脸色苍白,头上已分不清是汗珠还是雨水。“那天暴雨持续在下,尹书记趴我耳朵边上讲,我怕是撑不住了。”想起当时的情景,裴吉祥不停流泪,“他还说,水这么大,我不能回家,我答应过不能再让大伙儿受灾了”。 7月5日晚,在尹建平带领的抢险队伍的全力死守下,三龙圩的险情暂时得到缓解。在同事们的再三劝说下,奋战了5个昼夜的尹建平总算回了家。 没承想,他这一躺下,就再也没有醒过来。当天晚上,尹建平因劳累过度诱发急性脑溢血,于7月11日21时40分宣布不治。

五天五夜,尹建平用54岁的生命践行了自己的诺言。 7月14日,含山县举行尹建平遗体告别仪式,近千名干部群众自发赶来送上花篮,表达他们对老书记的无限敬仰和深切怀念。

村民尹本华哭着说:“他尽为老百姓着想,修路,挖塘,干的都是好事。”

曾经的穷乡僻壤,而今蒸蒸日上。村民说,这多亏了村党总支书记尹建平。 2008年,尹建平带着村两委班子跑遍了三龙的24个自然村,挨家挨户动员群众集资修路,还跑到镇里积极申请国家村村通工程专项资金。当这条长约6.8公里、总投资120万元的水泥路竣工时,4000多位村民无不拍手称赞。此后,他又带领村民陆续修了长约8公里的水泥路和多条砂石路,连通了所有自然村的进村道路。

尹建平一直记得:刚上任时,“师傅”王传江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在三龙,村民们种田全靠当家塘,要把水利修好。2009年,他跑到镇里申请资金,带领群众开挖了尹黄和两洼两口大塘。

2011年,他又争取了3000多万元资金,将村里的田地改造成标准化农田,整治了几百亩塘坝、荒滩和沟渠,不仅新增千余亩耕地,还让“田成方、路成网、渠成形、涝能排、旱能抗”的愿望成为现实。2013年,他争取到200万元资金,彻底整治了厂湾到宽刘段800米长的圩堤…… 短短几年,尹建平把一个全镇最偏远的贫穷村、一个三县交界的山区村、一个三村合并的难点村,变成了全镇经济收入领先的富裕村。 运粮河缓缓流淌,三龙村静谧安详。九泉之下,尹建平可以安息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