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7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新驱动提速 高新产业发力
□ 本报记者 董碧娟

今年以来,创新愈加成为经济发展脉动中的强音。在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之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了一批经济发展新动能,对经济增长贡献持续走强。

在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下,我国高技术产业快步发展,工业向中高端加速迈进。日本2016年《通商白皮书》判断,中国已经赶超日本成为亚洲“价值”发源地。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美国科学与工程指标》显示,中国已成为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二研发大国,高技术制造增加值世界第二。据《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5》,在研发经费投入总和占全球总量97%以上的40个国家中,我国创新指数排名第18位,比上年提升1位,与创新型国家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上半年,助推创新驱动的改革不断提速。《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出台,创新驱动发展有了清晰系统路线图;科技成果转化加速推进,为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松绑加力;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走向深入,让科技管理告别“九龙治水”;创新创业环境日益完善,双创热潮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5月30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同步召开。这一科技界的历史性聚首,吹响了中国创新发展的新一轮号角。

尽管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迅速,但依然面临诸多挑战。比如,许多高技术产业领域的关键零部件与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不少企业仍在产业链低端进行跟踪模仿,缺乏自主创新和世界品牌。以芯片产业为例,我国每年在芯片进口上花费2000多亿美元,与每年进口石油的花费差不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能仅仅局限于跟踪消化吸收,必须依靠原始创新。

企业强则产业强。要进一步实现创新驱动,推动高技术产业发展,必须强化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当前,在全社会的研发投入中,超过7成来自企业。然而,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区域科技进步评价报告2015》,有21个地区的企业技术获取和技术改造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低于上年。

此外,跟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企业在基础研究方面的投入还比较少,限制了自身原始创新能力的提升,不利于我国高科技产业的长远发展。

上半年,双创热潮持续涌动。仅中关村示范区一季度就新设立科技型企业3828户,平均每天诞生43户。然而,我国当前创业服务业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一些创业孵化机构还仅停留在办公场地、注册等基础服务上,在研发设计、市场推广等方面欠缺专业化服务能力。

根据《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5》,我国企业创新项目获得风险资本支持的难易程度下降幅度较大,从第六位下滑至第十一位。这表明随着我国创新创业的兴起,企业对风险资本的需求日益迫切,资本市场供给能力有待提高。此外,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也有一定程度的下滑,从第二十五位下降至第三十二位,表明随着专利产出的快速增长,社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需求越来越强,政府保护知识产权的力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当前,国家层面对创新驱动发展的顶层设计不断具化并完善,接下来各部门、各地区及创新链条上的所有主体如何根据自身实际,扎实推进改革成为新阶段创新发展的关键。根据最新统计,我国各区域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平均工资上仍存在明显差距。此外,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出现下降,表明地方政府对科技投入的支持力度有所放缓。各地在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上还需进一步深化认识,克服短视心态,将目光投向长远。国家统计局于上半年推出了R&D计入GDP核算改革,此举有利于推动各地加大研发和创新方面的投入。

总之,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高新产业的竞争力非朝夕能成,我们必须齐心协力,怀揣紧迫感踏实走好每一步,让创新真正成为经济发展主引擎。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