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创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7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实施两年多后看成果——
科技尖兵锋芒渐露
本报记者 沈 慧 实习生 戴幼卿
图① 正在商场导购的康力优蓝优友机器人。
图② 刘忠军团队研发的3D打印椎体假体。
图③ 品驰研发的国产脑起搏器。
本报记者 沈 慧摄

全国科技创新中心,这是首都北京的新定位。数字化制造、移动通信、生物医药,这是前沿科技的“重头戏”。

2014年4月,《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7年)》正式印发,聚焦移动通信等重大专项。如今两年多时间过去,北京这一全国科技创新尖兵技术创新成果如何,未来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亮点?请看《经济日报》记者发回的报道。

数字化制造:从模仿到超越

14岁的明浩和同学踢足球,一个头部顶球动作后发觉脖子有些疼,起初以为是睡落枕了,不料1个多月过去全身开始麻木。后经穿刺活检,确诊为尤文氏肉瘤,癌变部位位于枢椎,随时可能出现不可逆的脊髓损伤,导致完全瘫痪、呼吸骤停,病情非常凶险。

作为罕见的脊柱原发恶性肿瘤,尤文氏肉瘤治疗的关键是切除肿瘤。然而,明浩要通过手术切除的枢椎被称为手术禁区,临床上不仅施行手术难度很大,而且切除病变椎体后的骨缺损需要修复,常规假体无论是规格、形状以及力学支持都不能满足个性化的要求,术后易出现椎体塌陷等情况,治疗效果不佳。此外,我国骨科植入式医疗器械市场长期为国际巨头垄断,国内厂家一直处于模仿跟随阶段,只能生产低端产品。

在北京市科委支持下,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教授刘忠军牵头的产学研团队2009年开始利用3D打印技术研制生产脊柱和关节个性化、规模化植入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通过计算和研究,刘忠军团队为明浩设计了一个孔隙金属枢椎,用以取代被肿瘤侵蚀的椎体,通过颈椎后路和前路两次手术,为明浩换上了首例应用3D打印技术人工定制的枢椎椎体。

“迄今在个性化植入假体方面,项目组完成了6例同类病例,均获得成功。”刘忠军介绍,现在项目组已完成3项3D打印骨科植入物的临床研究,其中3D打印髋关节假体和椎体假体已通过食药监总局评审,获得注册。

类似的技术突破在数字化制造领域还有很多。在北京科委支持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单位历经20余年的努力,率先研发出迄今世界上成形能力最大的激光增材制造成套装备,在我国大型飞机、新型战机等重点装备研制生产中应用;航空625所打破国外对电子束熔丝技术的封锁,成功研发出国内最大的电子束熔丝成形设备,满足航空及民用飞机大型复杂框类结构加工需求;北京康力优蓝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优友机器人,在深度语音交互、人脸情绪识别等方面应对自如,可以运用到语言教育、导览、导购、迎宾等场合……

“北京拥有其他城市无可比拟的智力资源,北京数字化制造技术创新及产业培育专项的设立,充分体现了《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的创新导向原则。”北京市科委副主任张继红透露,到2017年,北京数字化制造产业产值有望超过230亿元,真正形成“北京创造”品牌,为把北京建设成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提供重要支撑。

移动通信:4G并肩5G可期

线上下单买张电影票,通过打车软件叫辆车到电影院,看完电影再搜索附近的美食饱餐一顿。如今,得益于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人们的工作生活方便许多,移动通信产业自身亦获得跨越式发展。

以北京为例。据统计,2014年北京市的国产品牌手机产量是8000万部,2015年达到9000万部,同比增长12%,预计2016年产量将突破1亿部大关。这些手机90%由北京自主设计、研发,以委托加工的模式由境外企业生产。

在移动通信技术与标准上,北京同样不甘落后。“北京移动通信技术正逐渐从跟跑、并跑向领跑者转变。”张继红说,2G、3G时代,我国处于跟跑的地位;4G时代,由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等北京单位主导的TD-LTE标准已成为世界两大主流4G标准之一;5G时代,工信部电信研究院等北京科研单位正积极参与并主导5G国际标准制定,并在5G关键技术研发上取得重要成果。

大唐便是一个代表。“2011年,大唐启动了5G技术预研,今年5月份已完成第一轮5G实验网的测试。”大唐副总裁孙晓南介绍,大唐发布的大规模天线峰值速率超过4Gbps(千兆比特每秒),目前排名全球第一。在这样的传输速率下,一部高清电影的传输将低于10秒。未来3个月内,传输速率可达到6Gbps。

或许有人疑惑,现在的4G已基本满足普通用户日常需要,发力5G研究是否为时过早?“现有4G网络虽比3G快了许多,但仍无法满足虚拟现实(VR)、远程外科手术等对高网速、低时延的网络需求,5G则是针对这些需求发展起来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孙晓南解释。

在孙晓南看来,5G时代,不管在密集的住宅区、办公区,还是在地铁、高铁和高速路上,人们仍可以观看超高清视频、玩大型在线游戏、体验360°实景全画面的虚拟现实,并且一路畅通,掉线、卡顿、延时和拿着手机到处找信号的烦恼将不复存在。“更重要的是,5G还将与工业设施、医疗仪器、交通工具等深度融合,真正实现万物互联。”孙晓南称。

张继红表示,“十三五”期间,北京将继续围绕“技术突破与标准研发”“芯片、终端与系统设备研发与产业化”“移动通信与互联网应用服务”三大任务,加速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与各行各业的广泛融合,形成全球领先的移动通信与互联网领域技术群与产品群,力争在全球信息技术创新网络抢占核心枢纽位置。

生物医药:“中国造”造福患者

一只手经常抖动,遇到生人或激动时抖得更厉害。这种不受控制的颤抖给帕金森患者的行动带来了诸多不便,也让他们看起来有些“滑稽”。

治疗方案并非没有,然而多年前就出现的脑起搏器由美国垄断,每名接受双侧植入手术的患者需支付25万至35万元购买器材,高昂的费用让大多数患者望而却步。

在北京科委的支持下,北京品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联合清华大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从技术探索、临床验证到产业化完成了脑起搏器的全链条研发,并于2013年5月获得产品注册证。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全球第二个有能力研发、生产和应用脑起搏器的国家。

截至今年6月,品驰已获得全系列脑起搏器的产品注册证,其生产的脑起搏器已进入全国110家三甲医院和神经专科医院,完成了4100余例植入手术,平均为每名患者节约支出10万元。“与进口产品相比,品驰脑起搏器不仅价格低三分之一左右,在电性能、电池容量、使用寿命、体积、重量等方面也优于进口产品,具有相当高的性价比。上市3年,在国内植入量占比已经超过50%。”品驰有关负责人表示。

品驰的故事并非个例。在北京科委重大专项支持下,爱博诺德(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用于治疗白内障的国内首款非球面可折叠人工晶状体“普诺明”,填补了我国软式人工晶体技术和市场的空白,使用“普诺明”人工晶体每例手术可为患者节约1000元至1200元;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北京积水潭医院等组成项目研发团队,克服难题,获得了我国第一个医疗手术机器人产品注册许可证,在骨科手术机器人领域打破国际垄断……

北京市科委副主任郑焕敏告诉记者,“十一五”末,北京生物医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仅有不到400亿元。随着“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专项行动计划的实施,到“十二五”末,已经达到1300亿元左右,年均增速16%,成为北京新增的千亿元级产业。

“北京生物医疗产业已形成了四轮驱动的发展格局,化学制药、中药制药、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实现营业收入和利润均占医药制造业的93%。”郑焕敏表示,“十三五”期间,北京仍将以“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专项为载体,结合国内外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趋势和前沿热点,从完善技术服务平台等方面提出重点工作,聚焦并布局生物医药产业转型升级和高精尖发展。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