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一线调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7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精准撬动农村融资大市场
张 玫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完善农村集体产权权能。激活农村要素资源,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发挥各类金融机构作用,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对此,各地都在积极努力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向前推进,但从实际执行的效果看并不尽如人意。当前,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大,农业企业和农户的贷款需求越来越迫切。

瓯海农商银行利用自身优势,摸准了现实中存在的一些困惑和难以解决、难以深入的问题。比如:农村产权(尤其以集体产权房为代表)存在交易流动的局限性和“天花板”,政策大尺度放开的可能性不大,即便放开了,由于农村房子历史之故,也难以像商品房一样能清晰确权抵押。基于这种客观现实,瓯海农商行大胆突破固有思维,推出“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模式,把银行资本与农民资产零距离无缝接轨,作了一次大胆创新尝试。

瓯海农商行创新产品的出发点,是要把农民和银行之间的距离越拉越近,目的是为了把为农民服务的触角延伸得更长更远,覆盖金融、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真正帮助农民脱贫致富。这正是党委、政府始终要做的工作,也是金融机构义不容辞的责任所在。

目前,从政策和市场情况看,农村金融有很大的市场潜力,且并非农信机构“一家独大”。各大银行都在群雄逐鹿瞄准这块新天地。不过,要想分到“蛋糕”,必须“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此,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整合现有产品的功能,加速银行产品创新势在必行。

从瓯海农商行半年贷款投放的数据分析,从来没有贷过款的有600多户,估计此类对象全区还有1万户到1.5万户,其中创业的新生青年贷居多。而在瓯海侨乡茶山街道,存款远远超过贷款的白门支行,“资产授托”贷款今年5月份还只有400万元,6月份就达到600万元,增长迅猛。可见这项工作任重道远,需要每一位员工用心根植到村、联系到户,无论网点、渠道、产品都要用真情与基层农村(社区)黏合在一起。

用一项业务创新的支点撬动整个农村融资大市场的改善,通过满足更多人的需求,焕发农民创业致富的激情,唱响一场精准扶贫、共奔小康的大戏。从这点上看,瓯海农商行已经先行迈出了一步。他们的尝试,或许能给全国其他金融机构以有益的启示。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