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16年7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京,长三角崛起特大城市
本报记者 祝惠春 薛海燕

南京,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在新的历史节点,又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在今年6月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中,上海被定位为超大城市,南京则是唯一的特大城市。

南京被寄予厚望,赋予重任,这是南京自身城市功能定位与独特资源禀赋的体现。

南京,原来这么靓

城在林中、山水相依,巍巍钟山矗立城中,悠悠长江穿城而过,玄武湖、莫愁湖点缀城中。来到南京,你会为这座生态城市的青山绿水赞叹。南京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4%,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进入“拥江”发展阶段。

让人惊叹的,不仅是看得见的城市美貌,南京还有更多隐形实力。作为江苏省省会、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国家科技创新中心之一,南京科教资源丰富,拥有南京大学等蜚声海内外的高等院校53所,每万人中大学生数量全国第一,每万人中研究生数量全国第二,两院院士数量全国第三,仅次于北京、上海。

南京又是一个综合交通枢纽城市,铁路、水运、航空、公路多种运输方式齐全。南京是全国五大铁路枢纽之一。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门户城市,南京港是全国最大的内港,5万吨海轮可以直达南京。南京禄口国际机场130条航线覆盖国内、辐射亚洲、连接欧美,2015年旅客吞吐量达1916万人次。

2015年,南京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3%,总量接近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9%,总量突破千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57.3%,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石化、钢铁、建材三大传统产业总和;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提高到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5.3%;全市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接近50%,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3件,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不断提升。2015年,南京人均可支配收入40455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104元,增长8.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83元,增长10.3%,人均纯收入低于6500元的低收入农户全部脱贫,城市化率达81.4%。在媒体相关榜单中,南京入选“中国十大最幸福城市”。

转型升级的“四张名片”

被定位为长三角城市群唯一的特大城市,南京如何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我们穿越城市的东南西北,走进经济细胞——南京企业的升级变化中,寻找着南京方案。

体验三维魔法之镜,买衣服、买墨镜可以虚拟试穿试戴。这是记者在南京苏宁云商总部看到的一幕。面对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时代,苏宁积极打造线上线下两大开放平台,线上线下虚实融合,国内国际资源整合。不仅是苏宁云商,南京的很多企业都在运用互联网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催生新型业态,打造中国“互联网+”名城。

南京埃斯顿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长期专注于高端智能机械装备及其核心控制和功能部件的技术开发、生产和销售。2015年工业机器人本体销售收入1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00%,被工信部列入工业机器人领域重点发展企业。埃斯顿的发展,是南京智能制造的一个缩影。南京通过优化制造业发展导向与空间布局,鼓励传统生产模式向智能制造模式转变,打造中国智能制造名城。

在中国(南京)软件谷,记者看到,软件谷形成了通信软件、服务外包、信息服务三大产业集群,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信息安全特色产业初具规模。软件和信息服务收入从“十二五”初期的520亿元发展到1650亿元,年均增幅达到33.3%,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同类软件园区前三强。南京,正在重点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打造国际软件名城。

南京的新街口,与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齐名。南京正在重点打造区域金融服务中心、区域商贸物流中心、区域文创旅游中心、区域健康医疗中心“四中心”。目前,金融业已占GDP11%。

注重特色发展,构建产业新格局。国际软件名城、中国“互联网+”名城、中国智能制造名城、中国现代服务业名城,这“四大名城”,正是南京经济转型升级的四张亮丽名片。

争当“四个排头兵”

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黄莉新表示,南京作为长三角城市群中唯一的特大城市,区位优势突出、自然禀赋优良、综合经济实力较强、城镇体系完备、城市化水平较高,在长三角城市群建设进程中,有基础、有条件、有责任担当重任。

打造长三角城市群特大城市,是南京发展的又一重大历史机遇。南京市提出在长三角城市群中要争当“四个排头兵”,即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的排头兵,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的排头兵,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示范区的排头兵。

为此,南京市提出要做到“六个注重”:一是注重创新驱动,培育发展新动能。到2020年,全市科技综合实力和产业竞争能力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处于先进地位,建成具有较强带动力的区域创新中心。二是注重特色发展,构建产业新格局。南京要争当长三角城市群建设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的排头兵。三是注重改革开放,激发发展新活力。突出抓好国家和省赋予南京的近20项改革试点,切实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到实处,争当长三角城市群中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排头兵;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争当长三角城市群建设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的排头兵。四是注重协调发展,增创发展新优势。加快南京都市圈同城化步伐,把南京打造成为区域性创新创业高地和金融商务服务集聚区,进一步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五是注重绿色引领,拓展发展新境界,争当长三角城市群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示范区的排头兵。六是注重民生建设,创造更多新福祉。确保到2020年低收入人口人均年收入突破9000元,全市美丽乡村覆盖率超过50%。

南京,一个现代化与深厚文化底蕴交辉的特大城市,正在长江下游崛起。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