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扶贫开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7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扶贫重在扶“教”
本报记者 许 凌

“闽宁对口帮扶协作20年的最大成果和经验是‘扶贫’重在‘扶教’,开发‘脑矿’重于建设‘金矿’!”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厅长郭虎说,作为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小省区,为了让占全区37.8%的少数民族学生、52.3%的贫困家庭学生以及残疾儿童能够享受公平教育和高质量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多年来,福建携手宁夏,探索出一条新路。

一间教室,十几个农村娃娃。这是所学校?“不叫学校,这是吉强镇泉儿湾教学点儿。”固原市教育局局长虎玉赟告诉记者,为了让宁夏南部山区的农村孩子能离家就近读小学一、二年级,在福建省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固原市2010年全面启动“乡村教育点”示范工程。目前西吉县拥有这样的教学点82个,一千多名贫困家庭的娃全部享受“三免一补”。

“贫困人口太多,教育资源有限,强化西海固地区基础教育,瓶颈问题不仅仅是资金缺口。”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校长金存钰说,2003年在福建对口帮扶资金援助下,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在银川建成,这是一所面向宁夏南部贫困山区招生的全日制、寄宿制高中。12年来,该校共招生20187人,考入本科院校13590人,为西海固近万户农民家庭培养出了大学生,现已有4300名农村户口大学生毕业参加工作。

在大大的操场上,三五成群的学生在做分类运动,有的在轮滑,有的在酷跑,有的在跳街舞……既然是职业技术学校,这些算是在学技能吗?银川职业技术学院张晓沛院长说:“职业教育重在学习人生技能。然而不同的地域,办学教学理念不尽相同。结合地域特点,我们从福建学习了新的办学理念和方式,将‘育人’放在第一位,技能教育、就业教育放在第二位,还引进实施了‘社团组织教育’。”

西海固地区的孩子,大部分家庭生活困难,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不少孩子得不到家庭的温暖,不仅学习能力弱、自理能力差,还容易沾染上一些恶习。因此福建前来援建的干部提出,在宁夏办职业教育要将“育人”放在第一位。同时,他们创新性地采取两步走方式:一方面采取社团组织教育,即按照学生爱好成立街舞、轮滑、酷跑、服装设计、装潢设计等大大小小48个学生社团组织,另一方面实行“订单式”教学,或请进来,或走出去,到宾馆、餐厅、车间直接施教。

全新的办学理念,全新的教学方式,使银川职教连续五年就业率在95%以上,自2008年起,每年向长三角、珠三角输送8万职教生就业。

“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开发西海固‘脑矿’,不仅有利于巩固贫困地区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成果,还能让更多贫困地区的优秀人才接受优质教育,开发贫困地区人力资源潜力。”郭虎说。数据显示,20年来,福建先后在宁夏建学校236所,培训教师7251人次,派遣支教教师15批953人次。

20年,伴随的是一代人的成长。教育扶贫,造就了今天新一代有知识的西海固人,西海固也就有了走出贫困的底气。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