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7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通“大动脉”,果农搭上电商顺风车
本报记者 刘 畅

近日,在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余湾乡韩店村,《经济日报》记者见到村民周有良时,他刚从自家苹果园回到家中。

站在新建的农家小院内,周有良打开了话匣子。“余湾乡你们都没听说过吧,但说到静宁苹果,知道的人就多了。早些年,路不通,我们靠肩挑、担子扛,把苹果运到县里去卖,一折腾就是一整天。遇上刮风下雨耽误了时间,苹果就坏掉了。后来,村里的路慢慢变好了,我们就用‘三马子’(农用三轮车)一车接一车往外运,现在公路通到了家门口,一辆辆卡车开了进来,运苹果再也不费劲了。”周有良说。

跨出周有良家整洁的小院,一条村道相隔就是他家的苹果园。放眼望去,片片果园相连,不少果农顶着烈日在地里施肥、剪枝。“苹果卖得好的农户,一年能赚10多万元。这些年,韩店村近60%的农户买了小汽车,人们的生活真正富起来了。”余湾乡韩店村的村民自豪地说。

“产业围绕公路走、公路围绕产业建”,这是本报记者此次赴宁夏、甘肃、四川等地调研时发现的一个规律。曾几何时,“路”是韩店村、余湾乡乃至整个静宁县发展的最大制约。如今,告别了过去坑坑洼洼、破落不堪的泥土路,一条条宽敞的公路成为村民们的“产业路”“致富路”。

在静宁县红六福果业有限公司的冷冻仓库外,工人们正在逐个挑选苹果,按照色泽、个头将苹果分装进价格不同的箱子。每天下午7点左右,一天的拣选结束,各家物流公司的工作人员开着小货车来到公司,将苹果逐箱码放整齐然后运走。第二天,这些富硒苹果就能到达全国各地的超市里。

“针对线上销售的苹果每盒售价最高能达到198元,平均每天能卖出400多箱,销售旺季每天能卖到1000多箱。”红六福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志伟告诉记者,村里的道路修通以后,苹果的销售周期更短,新鲜的苹果售价比以前提高了30%。

就在红六福果业有限公司大门旁,有一家近300平方米的“乡村电商体验馆”。王志伟向记者展示了通过淘宝网、微信商城、中国静宁苹果网等电商平台如何购买苹果。在北京、上海等地,红六福还开设了直营店,实现了线上线下两种销售渠道,真正拉近了田间到舌尖的距离。

四通八达的道路帮助静宁苹果打响了名气,也为余湾乡带来了人气。2015年10月,静宁县首届苹果采摘体验节举行,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体验了采摘的乐趣,品尝了地道的静宁农家菜。嗅到了商机的余湾乡正着力打造“春赏花、夏消暑、秋摘果、冬赏雪”的苹果文化旅游观光景点,将苹果园升级成“苹果游乐园”。

静宁县委书记王晓军告诉记者,“十二五”时期,静宁县完成建制村通畅工程1855公里,实现了所有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其中,2014年和2015年,共建成苹果产区通畅工程610公里。截至2015年年底,静宁县苹果总产量达68万吨,实现产值25亿元,苹果产业对于农民收入的贡献率达到70%以上,全县已有15.4万贫困人口实现了稳定脱贫。

甘肃省交通运输厅总工程师杨惠林表示,截至“十二五”末,甘肃省农村公路达12.3万公里,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率达82%,贫困人口由692万人减少到417万人,交通对扶贫攻坚的带动作用显著。甘肃省将继续推进交通扶贫攻坚工作,明确到2017年实现100%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并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建设补助标准,加强农村公路安全防护和危桥改造,有序推进人口较多的撤并建制村通硬化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