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以“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未来”为主题的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上,由陕西宝钛集团研制的4500米深潜器钛合金载人球舱受到关注。
宝钛集团取得的成就是西部老工业基地——陕西省宝鸡市以创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为契机,加大创新要素供给,补齐创新能力短板的缩影。创新犹如一块块芯片,正不断植入“宝鸡”肌体,为宝鸡腾飞积蓄源源不断的动能。
紧盯关键技术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老工业基地,“宝鸡制造”曾令人瞩目,“长岭—阿里斯顿”“双鸥”等品牌曾风靡一时,但好景不长。“关键是技术自给力低、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尚未真正确立,产学研用结合不够紧密。”在宝鸡市委书记钱引安看来,只有创优制度环境,突破关键技术,才能真正补齐宝鸡工业大而不强的短板。
为此,宝鸡市“换水养鱼”,完善创新政策体系,从增加科技创新投入、落实税收激励政策、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推进产学研合作、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大力支持企业和个人创新创业。
“这几年我们深切感受到政府理性放权,给企业补贴扶持精准到位,创新环境越来越好。”陕西烽火通信集团公司董事长唐大楷告诉记者,近年来企业累计获得财政科研资金上千万元,在国内搜索与救援通信领域颇有建树。
一般技术可以引进,核心关键技术还得靠自己。围绕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宝鸡市每年投入5000万元,支持产业共性和关键技术研发,鼓励企业多出发明专利;整合科技、工信等多部门资源,扶持企业建成研发机构134个,打造“创新智库”;率先在全省建成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打破条块分割和部门界限,为企业提供科技数据文献、专利技术、检测检验等全方位服务;大力开展校地合作,全市130多家企业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安交大、中科院西安分院等6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引进高端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6名,实施科技创新项目159个,攻克重大关键技术29项。
推出拳头产品
多管齐下为创新注入“强心剂”,一个个创新型拳头产品纷纷推出。
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顺利完成国家863计划“万米深井钻探装备”“300英尺海洋自升式平台研究及钻井系统研制”等项目,不仅使我国石油装备摆脱了关键部件靠进口的局面,而且大量出口北美和中东高端市场,占有新增钻机30%的市场份额。
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依托新成立的国家级油气管材工程中心,瞄准国际上只有美国能做的连续油管项目展开技术攻关,取得了巨大突破,成为国内唯一一家能生产连续油管的企业。
秦川机床集团有限公司依托宝鸡首个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和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的大型数控圆锥齿轮磨齿机、精密拉刀数控成形磨床、数控螺旋锥齿轮磨床等多个产品填补了世界和国内空白;中铁电气化宝鸡器材公司研发出一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接触网零部件,拥有大张力齿轮补偿装置等20多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中铁宝桥集团在国内铁路道岔、桥梁钢梁钢塔制造、高中低速磁浮道岔等领域独树一帜,完成了我国首条国产磁浮线路轨道——湖南长沙磁浮工程。
在大企业的带动下,“专、精、特、新”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也不断释放创新活力。巨成钛业公司研发的高精度钛冲板、钛铜复合棒等4个发明专利,技术水平国际领先,产品在国内石化、冶金行业占70%的份额;陕西长美科技公司利用研究中心,在高分子材料减振降噪、新型绝缘材料防护及非金属复合材料应用领域不断攻克技术难题,生产的轨道交通减振降噪系列产品占国内市场份额的60%。
据统计,目前宝鸡市已有高新技术企业126户,国家、省、市级创新型企业43户,创新型试点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205户,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72.8%,产业转型升级拉动效果明显。
连唱创新大戏
创新型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工业领域,在农业、服务业、政务管理等多个领域,创新大戏亦精彩纷呈。
宝鸡千阳县海升万亩苹果示范基地开创了国内矮砧密植的先河,连世界矮砧密植苹果之父——罗宾逊教授都盛赞海升基地“技术可比肩美国”;眉县是中国猕猴桃之乡和全国唯一国家级猕猴桃批发市场所在地,去年全县在外上学的160名大学生为家乡猕猴桃深情代言,一年卖出10万吨果子,让眉县猕猴桃声名鹊起;去年“双十一”,宝鸡土特产搭上电子商务快车,创造了一天交易额突破3000万元,一家小店卖出15万份擀面皮的神话……
宝鸡在陕西省率先开始了“智慧宝鸡”和“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建设,一次性投入8000万元,在西北地区大中城市中率先建成了电子政务统一平台,将政府和服务机构的政策资料统一接入端口,老百姓可以在线查阅,网上办事。
同时,宝鸡还探索“大社保”“大医疗”,将惠农补贴、人社系统“五险一金”、城乡养老就业、民政部门审核的低保、残疾人补贴等全部纳入数据库,实现数据共享;推行数字化城管,将整个城市拆解成121347个部件,形成城管监督员、环卫工人、执法队员、市民互动的城管问题上报解决网络系统,有此“千里眼”“顺风耳”,城市管理问题得以实现快速高效处置,运行以来已处理问题200多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