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追求的落点,并非单纯的“技”之“工”,更在于“艺”之“美”
暑热正盛。带着一身被高温熏蒸出的躁气走进国家博物馆展厅,一眼看到“遁一”,忽感一种古朴、雅静之意,心里便觉安静、清凉起来。
何为“遁一”?是一套传统家具,一桌六椅,非洲紫光檀材质,2016中国工艺美术双年展的主要展品之一。既是传统家具,自然沿袭了明式家具的风格,简洁、流畅中有着暗蕴的精美。然而,又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传统,桌椅边缘保留的原生态的树皮,以及桌面上着意空透的树结的痕迹,彰显出狂放的现代感。而嵌于椅背的原创的瓷板画,则赋予其独特的中国画的神韵。
一套家具能有让人化躁为静的功力,自非常人所为。这是新海派艺术标志人物、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家泠的跨界之作,题为《望山》系列。陈老先生构思、作画,其子陈亮设计、创作完成。
年届八十的陈家泠是国画名家,师从潘天寿、陆俨少、周昌谷等大师,学人物、山水、书法,后攻花鸟。他创作的“荷花”系列,空灵,飘逸,有水墨之韵,有色彩之变,也有线条之潇洒,突破传统国画的表现手法,兼具西方印象派及表现主义特点,使传统花鸟画具有了更多的想象力与现代性。
由国画而入家具、瓷器、服装,这些年,陈家泠作为工艺美术的“玩家”,却在这个领域创出了大名堂。他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亲密接触景德镇瓷器起,便开始了在土与火中淬炼艺术品的尝试。“玩”瓷器的画家不少,可像他这样玩成专业大师级的,凤毛麟角。本世纪初,他创设了“泠窑”,并获得了“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的命名,他创作的瓷器被国博收藏。而国博收藏的第一套当代艺术家的家具艺术品,也出自他手。
在2016中国工艺美术双年展上,陈家泠和“遁一”是卓尔不群的。这个代表中国当代工艺美术最高水平的国家级制度性展览,云集了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中青年工艺美术创作人员近年来创作的700余件优秀作品,只有陈家泠是以画家的身份进入其中。
中国工艺美术的传统,是讲“技艺”之精、之繁、之细,在精细上做到极致,便叹为观止,并产生了“工匠精神”。陈家泠从“画艺”而沉到“工艺”,由“艺”而落于“技”,经历了“技艺”从粗到精、从土到雅的锤炼与嬗变,而他追求的落点,并非单纯的“技”之“工”,更在于“艺”之“美”。也就是要使传统的工艺美术品,由于画家的跨界探索,形成新的审美情趣、审美风格、审美理念。
观“遁一”并及整个“望山”系列,我觉得陈老先生实现了他想要的境界:由“雅”复归于“拙”,由人工之“精”回归到“天然”之趣,而达天人合一。硬朗的木质家具便油然而生如其国画一般的灵动之感,成为了一种艺术创造。正如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所言,美术家与工艺美术的融合,将拓展视野,有助于创造艺术的新高度。
当今,“跨界”成为一个热词,同时成为风靡的社会现象。一个领域、行业内部各个环节、分工、品种的跨界,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跨界,乃至不同区域、不同文化的跨界。突破、嫁接、融合,凡此种种,都是跨界的不同实现方式。跨界的目的,可以是大胆的出位、出彩,可以是另类的求异、求奇,其本质和最高的境界,是为了创新、创造。古今为经,中外为纬,在古今中外的经纬交错的点上,交融相连、相近乃至本不相关的各领域、各环节,这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全时空的跨界大图景。这也意味着,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所孕育的创新、创造,必然达到全新的广度、深度与高度。不管是国家、区域,还是领域、行业,抑或机构、个体,谁能抵达这样的跨界的境界,谁就将站上时代风景的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