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① 7月8日,武警官兵在江西省九江县江新洲长江堤坝上投放沙包,防止江水对堤坝造成直接冲击。
新华社记者
周 密摄
图② 7月6日上午9时许,湖北武汉雄楚大道珞雄路附近积水严重,市政人员用橡皮艇摆渡市民。
郭良朔摄
图③ 7月10日,安徽省庐江县白山镇九联村11队村民吴爱华(右),给扛运沙袋的武警安徽总队第二支队战士赵培成送去茶叶蛋。 徐 伟摄
图④ 7月7日,因连夜暴雨,南京市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老街及周边多个小区受灾严重,江苏边防总队训练基地官兵赶到现场转移被困群众。 丁海洲摄
“我是支书,让我来”
——追记贵州黎平县九潮村原党支部书记刘善平
本报记者 吴秉泽 王新伟
6月20日上午,贵州省黎平县城,十里长街,挽幛如云。
来自四面八方的群众,从殡仪馆到县城西门出口的十里街道两旁排起长队,拉着“英雄一路走好”“侗乡的好支书”等横幅,含泪送别心中的英雄——该县九潮镇九潮村原党支部书记刘善平。
刘善平是在救援被洪水围困的群众时牺牲的,生命定格在46岁。
6月10日,一场特大暴雨袭击了九潮镇。地处低洼地带的九潮村成为重灾区,村寨被淹、房屋垮塌,村民遭受了巨大损失。
刘善平顾不上抢救自家的东西,不停地给各村组干部打电话,询问情况,指挥村民撤离。
凌晨3时许,刘善平接到村民吴丁志的求救电话。原来,暴涨的河水越过河堤,将吴丁志家的房屋围成“孤岛”,一家人危在旦夕。
刘善平挂掉电话,顾不上泡在水中的家和等待转移的家人,冒着瓢泼大雨赶去救人。
一路上,刘善平一面大声喊话,让沿路村民赶紧撤离,一面带领10多位闻声赶来的村民赶往吴丁志家。
滂沱大雨形成的水雾使周围能见度极低,刘善平一行深一脚浅一脚地赶到离吴家最近的田坎上。一家老小的呼喊声穿过雨幕,在河畔回响。
村民找来绳子,多次试图将绳子扔给对面的吴丁志,都没有成功。
看着不断上涨的河水,刘善平心急如焚。他抢过绳索系在自己的腰间,跳进洪水准备趟过去。不少村民也争着要下去,都被刘善平一把拉住,大声地叫道:“哪个都不准去!我是支书,让我来!”
话音未落,刘善平趟着没过膝盖的水流艰难地走向吴丁志家,田坎上的10多位村民牵着绳子的另一头。
几经摸索,刘善平终于接到了吴丁志及其女儿吴振燕。刘善平背着吴振燕,牵着吴丁志,凭借手电筒的微弱亮光,小心翼翼地往回走。
这时,雨越下越大,河水猛然由膝盖处上涨到腰间。惊慌的吴振燕紧紧搂住刘善平的脖子,刘善平一手托着吴振燕,一手紧勒绳索,而身后的吴丁志则紧紧抓住刘善平的臂膀,三个人抱成一团,一步一个趔趄地挪动脚步。一步,两步,三步……每挪一步,仿佛都要用尽全身力气。
“不好。”就在刘善平三人奋力往回走的时候,上游20米处的一座木房倒塌,木架子顺着湍急的洪水,劈头盖脸地砸过来。
瞬间,刘善平怀里的吴振燕脱手而出,被洪水卷走。紧接着,吴丁志一松手,扑腾没两下,也被大水冲走了。
刘善平本能地想抓住吴振燕,但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又一个巨浪连同倒塌的房架汹涌而至,刘善平瞬间消失在洪水中。
见此情形,在岸上等待的村民赶紧把绳索使劲往回拉,却怎么也拉不动。“透过手电筒的光亮,我看到泥水不停地打在刘书记脸上。雨声水声太大,我们怎么喊他都听不见,只能眼睁睁看着他在洪水中挣扎,转眼间就沉了下去。”村民陈昌胜说。
在岸上等待的村民急得大哭,大家死死抓住绳子不肯松手,可洪水越来越大,很快就要漫到岸边。岸上的村民只能将绳索系在一棵杉树上,希望能够保住刘善平的遗体。但没过多久,绳索被冲断了,刘善平失踪了。
洪水退去后,当地党委政府和村民展开搜寻。直到18日晚,搜救队伍才在距离事发地约20米处,找到刘善平的遗体。
“遗体被石头严严实实地压着,救人时的绳索还捆在腰间,手臂弯曲,保留着救人瞬间的姿势。”黎平县公安局特巡警大队大队长贺斌是最早找到刘善平遗体的人之一,对当时的情景,他十分清楚。
刘善平牺牲的消息很快传遍苗乡侗寨。九潮村民潘义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为了别人的生命牺牲了自己,刘书记的牺牲比泰山还重。”
“刘善平同志在群众生命受到威胁的生死关头,奋不顾身,舍生忘死,把生的希望让给他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共产党员的生命赞歌。”中共黎平县委书记王茂才表示。
6月底,贵州省委、黔东南州委先后追授刘善平为“优秀共产党员”。
灾情就是命令
本报记者 薛海燕 通讯员 吴爱梅
6月24日凌晨6点,在江苏阜宁县戚桥村,经过十几个小时的救灾奋战后,几十名武警官兵或躺或坐,你拥着我,我挨着你,在刚刚清障的路上沉沉睡去。远处,是被龙卷风拧成麻花的高压电网和掀掉的屋顶……
6月23日14∶30,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射阳等地出现强雷电、短时强降雨、冰雹、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局部地区遭遇龙巻风。此次超强龙卷风局部风力达12级以上,造成不少砖瓦房粉碎性破坏。
灾情发生后,武警江苏省总队启动抢险救援应急预案,紧急调集1200余名兵力奔赴救灾一线。武警盐城支队是第一支到达现场的救援力量,6月23日15∶10,在支队长张虎的带领下,机关前指、一中队和阜宁中队共50余名官兵进入阜宁灾区。他们分成若干小组,按照划片负责、逐一排查的方式,挨家挨户进行搜救,并清理路障,开辟救援道路,救出群众40余名。16∶25,射阳中队18名官兵赶赴射阳陈洋村、五份村、新洪村等几个受灾严重村庄。当晚,武警泰州支队、淮安支队300余名官兵火速驰援灾区。“幸亏武警官兵及时赶到,不然我们一家恐怕就被大风卷跑了。”陈洋村村民李某紧紧握着一名武警战士的手激动地说。
6月24日凌晨3点多,淮安消防官兵前往受灾严重的阜宁县戚桥村,救援队一路小跑进入村子。由于天黑,救援工作很难使用大型救援设施,消防官兵几乎徒手把受灾群众从废墟中解救出来。搜救过程中,官兵们发现,两位村民借助一片倒塌的彩钢瓦,搭了一个临时窝棚休息,不愿转移。原来这两位村民是堂兄弟,他们的家人在龙卷风中受伤,已被送到医院救治,一直没有联系上。两人担心家人回来找不到他们,迟迟不肯离开。在消防官兵的劝说下,两人被转移到安全地带,妥善安置。淮安消防支队队长汤金保告诉记者,淮安消防先后调集3支部队122人、22辆车辆投入救援,经过四五个小时的搜救,成功解救转移了132名村民。
河南新乡:
与暴雨赛跑
本报记者 夏先清 通讯员 杨 军
7月9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袭击了河南省新乡市,6小时降雨量达345.3毫米,32万余人受灾……暴雨考验着这座城市的勇气。
时间短、强度大、区域集中,这场降雨没有给新乡足够的反应时间。132毫米、307毫米、315毫米,雨量短时间内直线攀升。6小时内,新乡市多个地区最大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城区严重内涝,交通瘫痪,部分地区电力、通信中断,截至7月9日18时,新乡市受灾人口32.88万人,多处河道出现险情,受灾农作物2.2万公顷。
面对突降的灾难,新乡,这座深处中原腹地的小城,以临危不惧的魄力全力“反击”。
全城联动,抢险救灾工作争分夺秒,有条不紊地进行。
在最短的时间内,新乡市组建专业抢险队伍1200余人,群防队伍16万人,袋类43万条、铅丝46吨,以防范上游来水,确保安全度汛;电力部门出动抢修人员1220人次,车辆232车次,保障主要地区供电安全;卫计委启动救灾防病预案,投入大量人力和消毒杀菌物资,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暴雨肆虐,冲在最前线的是我们可爱的子弟兵。
7月9日上午,第54集团军某陆航团组成50余人先遣分队赶赴新乡内涝城区奋力救灾。一位忙着疏通管堵的士兵脱了鞋才发现,自己双脚已泡得发白、起泡、溃烂……但是他没有犹豫,穿上鞋又跳入水中!
自7月9日凌晨3时至15时,新乡市消防支队共接到报警1216次,出动151次,出动车辆302车次,出动警力1812人次,抢救人员290余人,疏散群众900余人……每一次险情都是一次命令,他们用血肉之躯铸成了保护群众的防洪墙!
暴雨拍打在脸上生疼,眼睛已经睁不开,他们卷起裤管,跳入水中,救出一位位被困群众,疏通一条条管道。拉不出的用肩扛,扛不动的用身背,背不动的用手推。
民营企业成立支援小组,把罐头、速冻水饺及保障餐车等连夜运往新乡,在现场给受灾群众及一线工作人员提供了热乎乎的饭菜。餐饮企业樊氏厨艺免费为周边停水停电小区提供简单的食物和饮用水,献上一点微薄之力。
独居的杨贵英老人,家中积水严重,家具和电器全都泡在水里。大雨稍停,邻居就赶到她家,帮她把家里的积水清理出去,把财物转移到高处。她激动地说:“多亏了邻居们,帮俺渡过了难关!”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年近八旬的老教授刘金铎头顶一把破雨伞,脚蹬一双老胶靴,蹒跚地行走在倾盆大雨中,只为赶到医院帮同事坐诊。雨水漫过胶靴,这位老人的双脚在水中泡了20多个小时。
……
这一天,无数个不知名的陌生人,都在用自己的行动助力这座城市。
目前,新乡市大部分河道和水库水位均处于警戒水位以下,主要交通线路已恢复正常,电力设施多数已完成抢修,群众生产生活即将全面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