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融天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7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播下人才种子 收获未来希望
郭 凯

对于非洲国家来说,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实现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已成为普遍追求的目标。在很多人看来,非洲资源丰富,但是缺乏完善的基础设施,没有工业化基础,也缺乏在国际贸易、金融领域的定价权和话语权。目前,这些短板依然存在,制约着这片大陆的经济腾飞。但是从长远来看,非洲经济发展最缺乏的,是大批可以支撑国家经济正常运行,实现产业创新升级的技术人才。

因此,对于目前的中非合作来说,加强人才培训合作,已成为双方的共同希望。对非洲而言,需要找到一条符合发展中国家国情的可行之路,从早期的代工、中期的模仿,到后期的自主创新,直至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通过不断探索,培养出真正属于自己的技术人才和研发团队,用科技支撑起经济发展的大厦;对中国来说,实现转型升级,也包括输出中国的技术标准、经营模式、管理理念,从而更好地促进中国制造“走出去”,攀上世界经济新的制高点。因而,选择加强人才培训之路,已成为中非政府、企业、教育界的共识。

一个简单的例子足以说明人才培训项目对于一国制造业“走出去”的重要性。在非洲的城市和乡村,人们使用最多的汽车是日系各品牌越野车、皮卡、轿车。除了日系车的设计、性能、价格在非洲市场有一定竞争优势外,主要得益于日本在非洲各国建立了一批人才培训学校。由日本志愿者和教师亲自培训,本地学员经过短期培训后,可以继续到日本大学深造,去日企实习。因此,目前非洲大大小小的汽修厂,都可以快速熟练地修理日系车辆。由于非洲路况差,汽车耗损严重,修车方便成为日系车占据非洲市场的强有力支持。与之相对的是,中国制造的汽车虽然在性价比上有优势,但是由于缺乏完善售后服务,配件短缺,当地维修厂又对我国汽车不熟悉,无法提供快速优质的修车保养。中国汽车的销售行情因此受到了一定影响。

不过,这种情况正在得到改善,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正在努力用自己的方式补足短板。笔者不久前参加了华为塞内加尔分公司与塞内加尔高等教育部“未来种子”项目的签约仪式,真切地感受到了非洲朋友对加强与中国技术人才培训合作的热切渴望。按照计划,华为将每年资助10名塞通讯技术专业在校大学生到中国接受技术培训,到华为总部参观技术实验室,听华为的技术专家授课,感受“中国创新”的实力与魅力。塞高教部长尼亚内表示,信息通讯技术的进步是一个国家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企业是在该领域掌握高新技术的典范。此项协议将有助于塞相关专业大学生接触到高端的通讯技术,培养他们对技术的了解和热爱,提升自身本领,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拥抱人才就是拥抱未来。我国政府、企业、教育机构可以合力在非洲播下更多的“未来种子”。只有这样,“中国制造”才能以更优质、更稳固的姿态在非洲立足,非洲也可依托这些中国帮助培育的“人才大树”,实现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美好愿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