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中国故事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6年7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李守江带领罗钾人坚守在罗布泊,在钾盐开发上创造了奇迹——
叩开生命禁区宝藏之门
本报记者 乔文汇
上图 李守江(左)在参观职工环保创意作品。

中图 李守江在罗布泊。(资料图片)

下图 李守江(前左一)在生产一线进行安全检查。(资料图片)

提起新疆罗布泊,大多数人会想到生命禁区、死亡之海,觉得不会与这块不毛之地产生交集。

其实不然,如今的罗布泊已崛起硫酸钾生产基地,罗布泊牌钾肥销往全国各地,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我们吃的粮食、果蔬,说不定就施用了“罗钾”的肥料。

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产品,缓解了我国钾肥供应紧缺的局面,使我国迈入世界硫酸钾生产大国行列。

作为罗布泊钾盐开发的亲历者和创业者,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李守江参与了公司成立和发展的全过程。在生命禁区,他默默坚守、甘于奉献,热烈地绽放着人生最美的年华。

情系国家重任

晨曦微露,戈壁寂静。在哈密通往罗布泊腹地颠簸的公路上,越野车疾驰着。路途遥远,利用路上时间思考、学习甚至办公,已成了李守江的习惯。他从新疆乌鲁木齐来到罗布泊腹地,已近17年,这条400多公里的路,已不知走过多少次。

罗布泊是个聚宝盆,蕴藏着丰富的钾资源。上世纪90年代末,地质工作者在那里发现了世界最大的硫酸盐型含钾卤水矿床。“在罗布泊寸草不生的坚硬盐壳下发现超大型钾盐矿,其意义不亚于当年发现了大庆油田。”李守江说,得知这一消息,他兴奋不已。

李守江1987年从武汉工业大学选矿工程专业毕业后,进入新疆有色地质勘查工程公司工作。由于表现出色,1996年,年仅30岁的李守江成为中国有色总公司重点培养的后备技术人才。

1999年11月,新疆罗布泊钾盐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揭开了罗布泊钾盐开发的序幕。33岁的李守江怀揣梦想,成为首批员工,从此与罗布泊结缘。

走进罗布泊,就意味着选择了寂寞。“进入死亡之海,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浩瀚与孤独,什么是荒芜与死寂。”李守江回忆说,钾盐开发早期,由于没有通往罗布泊的道路,在那里分不清东南西北,凸起的盐壳貌似刚刚翻过的农田,却坚硬难行。从哈密出发,即使乘坐性能良好的越野车,也要颠簸近10个小时才能抵达公司驻地。

李守江坚守在罗布泊,一心扑在工作上。夏天,地表能烤熟鸡蛋,冬天寒风侵袭,能把人吹倒。所谓的试验和生产基地,只是几间板房。“由于缺水,大家很少洗脸,更不要说洗澡了。”李守江告诉《经济日报》记者,在罗布泊,所有的生活物资都要从400公里之外的哈密运进来,早上的洗脸水不能倒掉,要留着晚上继续用。

“因为这是干事业、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机会,更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赢得国际钾肥谈判话语权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不想缺席。”面对为何会选择长年坚守死亡之海的发问,李守江这样说。

多少次,李守江和衣而眠,躺在简陋的地窝子里,听着呼啸的寒风辗转反侧。多少个夜里,眼前浮现出一望无际的盐田,罗布泊灯火通明,现代化的厂房拔地而起。当他被寒风吹醒时,才意识到是做了一个梦。李守江感到十分满足,想到罗布泊钾盐开发前景,信念愈发坚定。

情之所系,心之所向。进入罗布泊不到一年,李守江被任命为热电站工程的责任人和工程建设的总指挥。他带领团队坚守一线,战酷暑、斗风沙,保证了公司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为公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就是要让‘死亡之海’变成‘幸福之海’。”李守江自豪地说,“从进入罗布泊的那一天起,我就从没有后悔过。我和同事们共同坚守,一起吃苦,亲历和见证了开发罗布泊、造福三农的过程,每念及此,我都无比激动和幸福”。

破译宝藏密码

开发罗布泊钾盐资源,不仅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面对基础设施几乎为零的不利条件,还要在技术方面跨越多重障碍。

罗布泊盐湖卤水成分与世界上其他盐湖不同,没有任何成熟的技术可供借鉴。德国一名著名的钾肥专家来这里实地考察后断言:“你们这里直接生产不出来硫酸钾,必须从外面买回来氯化钾才能生产。”

从外面买氯化钾来生产硫酸钾?那项目还有什么开发意义?外国专家的结论,激发了李守江挑战困难的勇气。他和同事们没有被困难吓倒,决心因地制宜,开发出一套适合罗布泊资源特点的工艺技术。

没有核心技术团队,罗布泊钾盐开发就无从谈起。创业初期,李守江跑遍了全国,为企业聚集了一批国内钾盐开发研究领域的“重量级人物”,缓解了公司人才短缺的矛盾。

为攻克技术难关,李浩、李守江、雷光元等组成的创业团队,不断进行试验,最终成功地从罗布泊硫酸镁亚型卤水中生产出硫酸钾的主要原料——氯化钾,从而解决了罗布泊卤水钾、硫比例严重失调的问题,同时攻克了用微咸水代替淡水生产优质硫酸钾等关键技术,成功破译了罗布泊宝藏的密码。

此后,年产120万吨钾肥项目上马,李守江更忙碌了,把家务事全部交给了同样繁忙的妻子,自己每天都在琢磨项目筹备事宜。2008年,一次性投料试车成功,项目如期建成。

120万吨钾肥项目建成投产后,实现了单厂生产规模全球最大、产品质量世界第一,标志着我国已迈入世界硫酸钾生产大国行列,改变了世界硫酸钾生产格局。

生产取得突破的背后,是研发和创新的强力支撑,国投罗钾先后承担了“十五”“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多项,获2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拥有国家授权专利24项,其中发明专利9项。李守江本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奖励4项,国家专利授权6项。

在创造非凡业绩的同时,以李守江为代表的罗布泊钾盐开发创业者,还培育出了以“情系三农、为国分忧的爱国精神;献身盐湖、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一流技术、永不止步的创新精神;同心同德、敢于担当的团队精神”为核心的“罗钾精神”。

“如今,罗布泊不仅有幸福肥料,还有不断传承的精神力量。‘罗钾精神’是今后我们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我们最为宝贵的一笔财富。”李守江说。

创造产业奇迹

整齐的厂房,壮观的盐田,现代化的生产线。初到罗布泊的人,看到死亡之海竟屹立着一座大型企业,不免惊呼:真是奇迹!

钾肥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过去很长时间,我国钾肥受制于人,国际钾肥巨头卖高价。李守江告诉记者,120万吨钾肥项目一举夺得了国际话语权,已累计生产1000多万吨硫酸钾产品,使我国钾肥自给率超过了50%,现在国际钾肥生产商出口到中国的钾肥产品价格全球最低。

“开发罗布泊钾盐资源不仅有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我们不再受制于人。老百姓受益了,这才是我们取得的最大效益。”已到知天命之年的李守江一直有着浓浓的家国情怀。

李守江把罗布泊钾盐开发历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研发为主的创业阶段;第二阶段是以120万吨项目建设为主的产业化阶段;第三阶段则是以传承和弘扬“罗钾精神”,硫酸钾航母扬帆起航的阶段。如今,国投罗钾进入第三阶段,李守江再次走在追梦路上。

职工周德敏在罗钾创建伊始就来到公司工作,她说,在罗布泊,罗钾人流下了数不清的汗水、泪水,才叩开了罗布泊的宝藏之门,“李守江总经理是罗钾人的杰出代表,相信在他的带领下,我们一定能够再创新的辉煌”。

“创业者的坚守是为了青年人的传承。”国投罗钾青年员工仲良说,“以李总为代表的管理团队有理想、有追求、有情怀、有担当。我们年轻一代要把这种作风传承下去,为企业不断创造奇迹贡献智慧和力量”。

“罗钾人虽然身处戈壁,但要放眼世界。”2014年9月,李守江出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进一步谋划了企业发展新航程,“今后就是全力打造世界级的硫酸钾航母,以钾盐化工为主导,综合利用,内外并举;抓住‘一带一路’战略机遇,走出去积极寻找新的投资机会”。

在寂静、艰苦的罗布泊,没有繁华热闹的街市,没有如诗如画的田野,但是,这里有一群执著、坚毅、乐观的坚守者和建设者。在死亡之海,在李守江和他的同事们的努力下,中国“硫酸钾巨轮”正扬帆起航。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