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绿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7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西鹰潭:
林城合一“悠乐美”
本报记者 赖永峰 通讯员 徐卫华
江西鹰潭穿城而过的信江河畔林木葱郁。 本报记者 赖永峰摄

仲夏,雨后初晴的江西省鹰潭市城区美如画卷。记者登高远眺,只见徐徐展开的“画卷”底色满是翠绿,地标式建筑北极阁深藏林中,穿城而过的信江河畔俨然两条绿色长廊,远处林立的高楼仿佛长在了绿地上,不由心生“城在林中,人在绿中”的感慨。

近年来,鹰潭市围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目标,打造出一座森林围城、林水相依、空气清新的森林之城,让城乡居民乐享生态红利。如今的鹰潭,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8.21%,收获了中国最宜居休闲城市、全球网民推荐的中国生态城市等殊荣,为这座城市增添了一道道绿色光环。

森林围城收获“绿福利”

从市中心往鹰潭西面驱车十余分钟,记者来到新建成的西湖湿地公园。公园占地1500亩,10多个不同风格的人文造型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游人们漫步林荫树间,看碧水潺潺,赏亭台水榭。市民李姝告诉记者,西湖湿地公园简直就是城里的景区,让人赏心悦目,前来休闲运动的市民成群结队。

拥有十里绿色长廊的滨江公园同样人来人往,林木葱郁,花草繁盛,百米一景,千米一亭。记者注意到,葱郁的林木中,樟树出现的频率很高,其中一片古樟树林尤为抢眼。“我们尽量保留本地植物特色,作为市树的樟树是绿化美化的主角。我们还对城区古树老树实行了挂牌保护。”鹰潭市林业局局长蔡江说。

“创森”带给市民的获得感十足。鹰潭市委书记陈兴超如数家珍,这些年,鹰潭积极推进“森林进城”,建设“城市绿肺”。目前,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64%,街道树冠覆盖率为38.3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5.91平方米,市区建有16个大型公园、10个大型绿地广场,改造、美化改造了40余个小游园、街道,市民出门即赏景,推窗即见绿,在家门口即可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拥抱。

“我们的理念是‘林城合一’,让‘森林进城’,并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陈兴超介绍,目前,全市村庄绿化率在30%以上,农田林网绿化率达到80%以上,通道绿化率达到90%以上,水岸绿化率达到85.17%。基本形成了以乡镇、村屯绿化为点,通道、水岸绿化为线,山上绿化、平原绿化为面的“森林围城”格局。

根据环保部发布的权威数据,鹰潭城区PM2.5指数多年在江西省11个地市中最低,全市19个负离子监测点采集数据显示空气质量大部分达到“非常清新”等级。

“像我住在梅枫路,左边是白鹭公园,右边是枫山植物园,生活在如此绿意浓、空气佳的环境里,何愁不‘悠乐美’。”李姝打趣说。

林下“淘金”活了“绿经济”

这边城区居民忙着欣赏满眼青翠,那边的林农正从林下“淘金”。

在鹰潭龙虎山的崖壁上,身绑绳索的李旺福左摇右荡,在石缝中采摘“仙草”铁皮石斛。药农出身的李旺福从小练就一身采药绝活,如今又在当地林业部门的技术指导下,摸索出将野生石斛培育成幼苗后栽种在崖壁的种植方法。李旺福对记者说:“野生铁皮石斛价比黄金,论克卖。前两年我专门成立了合作社,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

在鹰潭下辖的贵溪双圳林场,森林资源俨然变身旅游资源。这里森林覆盖率高达91.5%,海拔1000多米,不仅是天然的“森林氧吧”,出产的高山香菇、茶叶、竹笋等品质非常出众。场长董永刚告诉记者,林场开辟了生态休闲、游览观光、野外探险等生态旅游项目,年接待游客达3万多人次。森林旅游带动当地特产的热销。“去年的冬菇价格调到比市场价高出一倍多还是供不应求,林场职工仅此一项收入就比原来高出3000元。”董永刚说。

为让好生态变成“摇钱树”,鹰潭市下足了功夫。在扶持林下经济方面,鹰潭先后出台了推进竹产业、油茶产业、铁皮石斛产业发展的5个《实施意见》,对相关产业发展实行奖补。目前,全市培育油茶林基地6.13万亩,笋竹林基地30万亩,用材林基地48万亩,余江木雕、龙虎山铁皮石斛等在全国颇有名气。

“生态旅游也是我们发展的一项重点内容。”鹰潭市市长熊茂平告诉记者,这几年,鹰潭重点打造森林旅游精品线路,推出了氧吧洗肺游、避暑养生游、徒步健身游、休闲采摘游、生态文化体验游等多种新型森林生态旅游,每年吸引游客1800万,建成省级以上乡村旅游示范点18个,综合旅游收入达16亿元。

森林生态产业迅速壮大,绿色经济方兴未艾。数据显示,2015年,鹰潭市林业总产值为65亿元,林农人均年增收300元以上。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