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绿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7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白鹭湾湿地——
生态明珠润天府
本报记者 刘 畅 通讯员 赵 彬
图为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的白鹭湾湿地一景。 (资料图片)

初夏时节,记者来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的白鹭湾湿地。只见亭亭玉立的荷花迎风摇曳,湖面上栈道蜿蜒,白鹭翻飞;湖边树木成林,花草连片,缥缈的诗画幽境就在眼前。

规划面积约13.3平方公里的白鹭湾湿地孕育了200余种植物品种,10万余株乔木,因成群白鹭常年栖息于此而得名。从空中俯瞰,成都环城生态带宛如一条翡翠项链环绕市区,而白鹭湾湿地正是这条翡翠项链上的一颗耀眼明珠。

作为成都环城生态区“六库八区”建设的一部分,白鹭湾湿地的打造,是成都营造城景相融、田园相连、山水相依的生态宜居城市的具体举措。集科普、旅游、展示、生态保护为一体,2013年,总面积5000多亩的白鹭湾湿地一开放,就吸引了游客们的目光。

“引水入景,活水环绕,这里的空气可清新了,可以说是成都的‘大绿肺’。荷花、睡莲、菱角、风车草,在哪里能找到这么原生态的水生植物?”住在白鹭湾湿地附近的市民陈先生是这里的“常客”,每天晚饭后他都会带着孩子到这里来“养养肺”。

与自然保护区不同,作为城市湿地,白鹭湾既要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又需要市民在与之亲近的同时,给予更多的呵护。

游客们来到白鹭湾湿地,有两处景观十分惹眼。其一是入口处的游客中心,青砂石、青瓦屋等川西元素“混搭”的风格十分别致。游客中心内的巨型显示屏上,实时显示这里和附近区域的空气质量数据。其二是景区为了维持原生态连贯性,保持区域内生态发展的可持续性,特地修建了棚洞,形如白鹭湾湿地与双流区新富路之间的“桥梁”。棚洞之下,汽车穿梭不停,棚洞之上满眼葱绿,道路两侧种满了植物,人们可以骑自行车或走路穿行其间。

棚洞可谓白鹭湾湿地最为直观的生态保护措施,更多措施尽管不可见却从未停止。建设伊始,白鹭湾湿地便突出湿地保护和生态重建,在尊重原有地形、地貌、植被的基础上,采用大量乡土物种进行植被恢复,并借原有水系统形成了水面湿地和长达6公里的水域生态景观。如今,湿地设有浏览活动区、重点保护区、湿地展示区、科普展示区等功能区域,植物绿化率达到65%,陆地绿化率将达到90%以上,具有生态涵养、水质净化、景观休闲、水量调蓄、抗洪防涝等多重功能。

据白鹭湾湿地相关负责人介绍,区别于一般公园的游玩、景观性,白鹭湾湿地的特色在于完整的生态系统以及强大的生态功能。“自然性、保护性和可持续性,是白鹭湾湿地的三大设计理念。”

与三圣花乡的“花香农居”“幸福梅林”“荷塘月色”“东篱菊园”“江家菜地”这“五朵金花”毗邻,白鹭湾已有较好的生态底蕴。位于白鹭湖与“荷塘月色”之间,是以生态景观方式建设的水质净化区域。区域内种植大量的芦苇、香根草、姜花、香蒲等水生植物,除对水质进行生物净化外,还兼具生态性、景观性,形成了水草相依、层次丰富的湿地景观。这片看似普通的水域,通过栽种、投放水生植物、微生物等生物性手段,每日污水处理能力可达25000吨。

除湖区外,白鹭湾湿地还可以承载临近“荷塘月色”等区域的污水处理。处理后排放的污水一部分流入陡沟河,片区水系可得到本质性改善。同时,白鹭湾大面积的植被起到了净化空气的作用,白鹭湾中不断增加的野生动植物也保证了当地的生态多样性。

2012年,成都全面启动“六库八区”湖泊水系建设。至2017年,成都将依托现有水系,在环城生态区建设6个湖泊、8片湿地,将湖泊河道水系面积比例由7%提升到21%。所有建设都尽量利用原有地形地貌,保证区域内生态发展的可持续性、植物的原生态性和乡土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