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新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7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何应对强降雨来袭
需高度关注梅雨、台风等极端天气带来叠加效应
▲ 7月7日,消防战士在剪断旧桥钢筋。7月3日,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城西乡城江桥被洪水冲垮。武警交通部队第八支队和太湖县消防中队紧急架设简易钢构桥。 新华社记者 孟鼎博摄
▶ 南方降雨引发洪涝灾害,中央气象台密切关注天气形势。
本报记者 杜 芳摄

本报记者 杜 芳

7月初,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及江淮、西南东部等地出现入汛以来最强降雨过程,给部分地区造成严重洪涝灾害。湖北、安徽等省有91条河流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28条河流发生超保证水位洪水。受前期高水位叠加影响,长江、淮河和太湖水位快速上涨,7月1日,长江出现今年第一号洪水;7月3日,长江下游干流大通站水位超警,长江第二号洪水形成。

洪水如猛兽般来势汹汹,防洪形势严峻,未来汛情走势如何?面对洪水,我们靠什么抗击灾难?《经济日报》记者带您一起探访。

强降雨不消停

从3月21日入汛以来,无论是长江流域还是辽河、松花江流域,降水量都非常明显。武汉区域气候中心主任刘敏介绍,就长江流域降水分布而言,今年降雨主要在长江以南,集中在湖南和江西。6月30日以来,湖北、安徽、江苏等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持续强降雨,多地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河流水位明显上涨。强降雨的“车轮战”给洪水起势以可乘之机。

好不容易盼到7月5日长江中下游地区主雨带逐渐北移,7月6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降雨终于得到明显减弱,但7月5日至8日,长江上游部分地区特别是四川盆地出现持续性强降雨。气象专家介绍,上游地区的强降雨将与之前下游降雨产生叠加效应,长江防汛形势依然严峻,需做好各项防汛工作。

除了密切关注强降雨走势,今年气象专家对是否会发生“二度梅”格外关注。因为历史上严重的全流域性大洪水的发生,其重要成因是长江中游出现两度梅雨。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监测室正研级高工周兵表示,梅雨对我国,尤其是长江中下游而言是非常重要的科学问题。梅雨占全年总降水的30%至40%,也基本确定了我国年降水分布格局。今年的梅雨特点非常明确,江南区梅雨5月25号入梅,较常年明显偏早,而长江中下游一带的梅雨是6月19日开始的,较常年也偏晚了5天,江淮区梅雨在6月20日开始,较常年偏早了1天。

今年的梅雨会否成为洪水的帮凶,在结束之后再“杀一个回马枪”?周兵表示,尽管7月上旬我国的雨带有向北推进的过程,但是否必然会一路向北还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气象工作者还需要进一步在全国进行会商,看看是否真的会出现“二度梅”。

洪魔不但善于利用雨情兴风作浪,还可能从海上招帮凶。气象专家介绍,一直搅扰汛情的厄尔尼诺已经走了,但是它的“小妹妹”拉尼娜可能会来。“受大气对厄尔尼诺响应的滞后效应影响,最近出现了一些新的气候异常特征。日前监测到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已为-0.4℃,如果月平均海表温度达到-0.5℃,厄尔尼诺就有可能向拉尼娜转换。”周兵说。

专家表示,一旦厄尔尼诺向拉尼娜过渡,将给防灾减灾工作带来新挑战。在防御区域性洪水或者是区域性暴雨的前提下,也要预防台风对南方地区的偷袭,虽然这是不同天气系统的影响,但都会带来防汛防洪方面的压力。

今年的第一号台风“尼伯特”可能成为第一个洪魔从海上找来的帮凶。据中央气象台消息,该台风8日早晨在我国台湾省台东县太麻里乡沿海登陆,将于9日早晨到上午在福建龙海到连江一带沿海再次登陆。台风深入内陆后,会给华东地区带来明显降雨,太湖流域及长江下游沿江地区需关注台风带来的降雨和前期汛情的叠加影响。

防洪更有底气

长江水利委员会防汛抗旱办公室副主任陈桂亚表示,现在防汛的责任重大,因为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城市建设都与以往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万一在防汛当中有什么问题,就会给受灾的人民和城市造成巨大损失。

当前防汛工作进入关键期,虽然洪水来势汹汹,防汛工作压力重重,但是身经百战的防汛卫士们底气很足,“我们可以从容面对。”陈桂亚说。

据陈桂亚介绍,近年来,长江流域防汛的工程建设得到明显提升。“国家对长江中下游干流沿线的堤防都进行了大规模达标建设,长江上游包括三峡水库在内的一些控制型水库已经投入运行,可以发挥防洪的功能。”

时至今日,长江流域防汛调度的灵活性增强了。一个三峡,就让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大大提高。“现在纳入我们联合调度的水库除三峡外还有20座水库,三峡的防洪库容量达221.5亿立方米,而其他20座水库还有142亿立方米左右,加起来约363亿立方米。调度用好363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就可以充分发挥水库群的防洪减灾效应,工程建设的防洪作用非常明显。”陈桂亚说。

国家减灾中心副主任、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委员范一大表示,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在天、地、现场一体化的灾害监测评估体系建设上取得了很大进展。

在天上,国家已经发射了包括气象卫星在内的多颗卫星,在地面,气象、水利等台站网的建设力度在加强,利用这些资源大大提升了评估监测预警工作,气象水文监测预警预报、会商决策支持相比以前都得到显著提高,为迎战灾难打下扎实的基础。不仅如此,在灾难发生地,过去手机报灾只能到县级以上,现在随着通信、互联网的发展,报灾水平可以延伸到村级,应急体系建设在完善,总的来说,我国综合防灾减灾的能力在提升。

6月份以来,长江流域已经启动了应急响应,尽管没有大范围的洪涝灾害,但是在部分地区发生了很多洪涝灾害,以及洪涝灾害导致的次生灾害。因此,防灾减灾工作也有必要逐步转变。“在原来的坚持以防为主、防抗相结合的基础上,向坚持常态减灾与非常态的救灾相结合进行转变,从减少灾后损失向减少灾难风险转变,由过去的灾后救助向灾前预防转变。”范一大说。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