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是一座桃花源里的城市。近年来,常德大力建设花园城市,提升城市吸引力。2015年,常德接待国内外游客3641.85万人次,比2010年增长169%,旅游综合收入由81.51亿元增长到276.09亿元,旅游经济占全市GDP比重由5.42%增长到10.1%。
常德市委书记王群说:“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人们对城市发展的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个尊重五个统筹’的城市发展要求,为我们指明了城市发展方向,我们要积极践行这一要求,努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
科学定位,培育城镇发展新空间
一座没有科学定位的城市,不可能有美好的未来。常德着眼“全域发展”,尊重和把握城市发展规律,科学谋划建设花园城市,努力提高中心城市的发展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
科学确定城市定位。常德市委、市政府立足该市地处湘西北的区位特征、历史文脉和现实条件,提出了“把常德建设成为泛湘西北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定位,并按照这一定位编制完善城市规划,坚持“多规合一”,着力构建综合交通枢纽、产业集聚中心、商贸物流中心、教育医疗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旅游度假目的地,让城市发展更有方向、更有目标、更有底气。
沅江,似一条玉带穿城而过,常德因水制宜,科学谋划城市布局,构建“一江两岸”“一体三极”的发展新格局。由此,以武陵城区为主体,向南跨江发展,江南“德山新城”拔地而起;向北滨湖发展,柳叶湖“北部新城”与一湖碧水交相辉映;向西带动桃源县城,西部新区再现“桃花源记”。形成了适度超前、相互衔接、目标清晰的城市布局体系。
常德还突出抓江河湖连通工程,按照水安、水净、水流、水亲、水游、水城的要求,通过穿紫河把沅江和柳叶湖连为一体,打造系列亲水景观。走在船码头、朱雀广场、沙滩公园、百果园等环湖景观大道上,游人如织,人们或亲水休闲、或小憩弹唱,穿紫河、柳叶湖的“水上巴士”在一河碧水中穿梭,将倒影泛作层层涟漪,“梦里水乡、浪漫水城”的美好图画跃入眼帘。
城市的发展带动了城镇化进程。至2015年,常德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7%,比“十一五”末提高8.1个百分点。
城市提质,构建开放发展新空间
为让居民生活得更方便、更舒适、更和谐,常德着力在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竞争力上下功夫。
常德大力推进以路改、水改、棚改和绿化、美化、亮化、数字化为主要内容的“三改四化”工程。市城区已完成投资300多亿元,新建改造骨干道路和大街小巷310条、280公里,改造地下管网1100公里,改造城市棚户区8.1万户,新增绿化面积340万平方米。
构建交通枢纽。黔张常铁路开工建设,石长铁路复线即将建成通车,长益常高铁、常岳九铁路、宜石常铁路等项目积极推进,桃花源机场扩建完工,荆常高速全线通车,500公里沅澧快速干线开工建设,市城区80公里高速环线全线贯通,泛湘西北交通枢纽基本形成。
常德还坚持城市发展与产业成长“两手抓”,提升城市对产业的承载能力,强化产业对城市的支撑作用。去年以来,全市签约引进亿元以上项目近200个,引进内外资总额近600亿元。
把城市发展与推进创新创业结合起来,把有利于创新产业作为城市工作的主攻重点。去年来,全市建设标准化厂房150万平方米,新入驻企业101家;建设创新产业孵化器5个,新入孵企业66家;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达到220亿元,增长25%;新登记市场主体2.6万户,增长117%。
增强服务,深化城市管理新空间
常德坚持以改善民生为导向,通过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改造提升经济增长的传统引擎,实现群众得实惠、发展增动力。
按照运营市场化、管理网格化、作业精细化、考核标准化的要求,常德市改革城市管理体制,落实城市管理主体责任,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办法,推进环卫保洁、园林绿化、渣土运输等行业的市场化,新组建各类公司20多家,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常德市还创新基层治理,大力推进完美社区建设,探索建立社区党总支、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加若干个社区网格的“3+N”完美社区治理模式,走出一条“能力建设、体系重构、治理创新、回归自治”的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子。
近两年,常德还投入资金9.3亿元,实施智慧项目315个。按照国内领先标准建成常德云计算中心,建成智慧城管、智能交通、数字防控、应急指挥、社会治理等10多个应用系统。
生产、生活、生态的协调,彰显出常德山水人文的城市个性和品位;文化旅游、文化创意等现代产业又让美丽变成了财富,变成了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规划建设城市,使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老百姓在“花园城市”过上了“花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