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国防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6年7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宣传党的理论 播种红色基因
——记中部战区空军某指挥所“老战士报告团”

本报记者 姜天骄 通讯员 夏启斌 张 雷

6月6日,中部战区空军某指挥所“老战士报告团”在驻地民政厅作“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辅导授课。30年间,“老战士报告团”以“战争亲历者、历史见证人”的特殊身份,走进各地高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部队,宣传党的创新理论、讲述党的传统作风、播种红色基因,把信仰的火种撒遍大江南北。

生命之火点燃信仰

1986年10月,10名在当年大裁军中“下马”的老干部、老党员重新“上马”,组建了“老战士报告团”。他们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工作岗位可以退休,干部可以退居“二线”,共产党员却永远没有“二线”。虽然职务没有了,但仍可以为党和人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这一做就是30年。报告团成员换了好几茬,但为党发声、传播党的思想理论这个主旨从未改变。

他们有11人参加过战争,5人身负重伤。生与死的考验、血与火的洗礼,让党的创新理论早已深深融入他们的血脉,由内而发的语言,在真情的浸润下,往往直指人心。理论一经他们讲解,就不再是干巴巴的枯燥文字,而是能够激发震撼人心灵的力量。

老战士杨春晖88岁时因病住院,躺在病床上依然挂念着讲课的事,趁家人和医生不在,偷偷撰写讲稿直至离世。老伴整理遗物时,发现他的上衣口袋里竟有3页未写完的讲稿……

“生前当标兵,死后作标本。”老团长张绪临终前,把遗嘱“遗体火化洒江城”改为“遗体捐医供科研”,实现17岁入党时“把一切献给党和人民”的誓言。

红色基因代代传承

前不久,“首届感动四川十大人物”赵庆珍和“抗洪英雄”高建成之女高洁缘被增补为老战士报告团新成员。

成员袁升科告诉记者,这些年周围一些人不断劝他们,报告团中有战争经历的人越来越少,你们讲革命时期的故事恐怕没有说服力,很难再继续走下去。

面对质疑,袁升科几晚彻夜未眠,他反复琢磨后感到,传承红色基因延续红色血脉,不就是要靠一代代人传递吗?如今的接力棒到了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我们不仅有义务坚守好阵地,更有责任把它传递给下一代。

“老一辈的事业需要有人继承,我一定要把战位补上去。”曹京柱曾常年担任老战士报告团的义务宣传员,转业到地方宣传部门工作期间,经常为老战士报告团送学习资料。

如今,在老战士报告团成员中,既有90多岁的老兵,也有“90后”的新兵,虽然年代不同、阅历不同、资历不同,但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青春永驻。

“前辈能付出的,我们为何不能付出?前辈能做到的,我们也要努力做到。前辈所信仰所追求的,我们要继承好发扬好!”课后发言,中士李雷向战友发起倡议:干好自己的工作,传好前辈的作风,争做合格党员,让党的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

躬身践行树立榜样

“我唯一的心愿就是,党确认我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成为合格党员是老战士报告团老团长张绪的最后牵挂。离世3年后,张绪被中组部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成为全体党员的榜样。

6月中旬,记者跟随老战士报告团的足迹采访,凡是听过他们报告的人都有这样一个共识:老前辈用实际行动甚至生命树起了共产党员的标杆。

老战士报告团成立之初就定下规矩:不求索取、不计报酬、不讲条件、不搞吃请、不提个人要求。这么多年来,大家始终自觉坚持,从未有人破例。

30年来,老战士报告团不仅讲得好,更做得好。组织上给张绪配了一辆车,他却把车变成报告团的公车,还跟家人“约法三章”:公车要公用,不能破坏党性原则。成员马国昌的孙女下岗待业,作为军职离休干部的他,说啥也不愿意找组织解决,而是拿出自己的退休金让孙女继续学习深造;曾担任武汉市军管会主任的刘文科,卸任时没有带走公家的一支笔、一张纸,年过八旬仍坚持给年老体弱的邻居送报纸、送牛奶……这种优良作风不仅在老战士报告团每个人心中打下烙印,更带动他们的子女和身边人向党看齐。

30年来,为什么大家对老战士报告团那么认可?每场报告反响都那么热烈,讲的总是那么令人信服,就是因为他们说的和做的一样,腰杆硬、底气足。驻地中学教师韩涛告诉记者:“看到他们所做的,你无法不相信他们说的!”

每当党的重大理论成果出台或发表,老战士报告团成员总是第一时间学习讨论,并结合各行各业特点研究,紧跟时代创新方法。

30年,老战士报告团足迹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3400余场报告,220多万听众,共收到来自社会各界感谢信3000余封,军地单位聘书200余册……这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是老战士报告团立身为旗、躬身践行合格共产党员的真实写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