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7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仍需关注制造业下行压力
——访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

当前制造业整体发展态势如何?为什么制造业不同规模企业会出现分化?如何看待当前非制造业运行情况?就这些热点话题,《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

连平认为,从五大分项指数看,制造业下行压力犹存,不容忽视。6月份,制造业PMI五大分项指数中,同步指标生产指数为52.5%,环比上升0.2个百分点,反映当前制造业生产基本保持平稳;先行指标新订单指数和原材料库存指数分别为50.7%、47.6%,前者环比下降0.2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厂商对未来数月形势较不看好,后者环比下降0.6个百分点,显示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对未来的判断并不乐观,原材料备货趋于减少;从业人员指数为47.9%,环比下降0.3个百分点,但该指标属滞后指标,更多折射的是4月企业用工需求整体收缩的情况;供货商配送时间指数环比再次上升0.3个百分点至50.7%。不过,作为逆指标,该指数连续回升并不算是个好消息,显示供应商配送时间有所加快,远没有到“忙不过来”的地步。

从数据上看,大型企业PMI阶段性回弹,中小企业PMI仍在调整。分企业规模看,6月大型企业PMI环比上升0.7个百分点回归51%,这或许与当前物价上行、房地产投资增速回升、基建投资保持平稳、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等一系列企稳回暖迹象有关。中型企业PMI本月比上月下降1.4个百分点至49.1%。由于中型企业多处于大型企业的产业链条上,其受到大型企业的带动相对滞后,因而更多反映的是上月大型企业PMI下跌0.7个百分点的效应。小型企业PMI在上月大幅回升2.7个百分点后,本月下降1.2个百分点至47.4%,一方面说明小企业的经营环境总体还有待改善;另一方面也折射小企业的稳定性相对较差,更易受环境变化影响。

连平还表示,当前,我国前期系列组合政策效应逐步显现,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和结构性问题已有不同程度的缓解;非制造业企业对于当前宏观经济走势及行业发展前景的信心尚不稳定,仍存在较大波动。因此,尽管6月非制造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再次显著回升,但尚难推论7月非制造业PMI将进一步改善。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