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民生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6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何给跑道“解毒”
陈莹莹

根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以来,媒体爆出的“毒跑道”事件至少波及15个城市,最严重的深圳地区有10多所中小学和幼儿园成为“毒跑道”的受害者。

这两年,校园“毒跑道”事件从“惊现”到“屡现”,不断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家长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却没有想到一批又一批的孩子伤在了“毒跑道”上。

于是,媒体开始追根溯源,揭开毒作坊和无照施工的内幕;主管部门表示,对于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塑胶跑道立即铲除,更有人提出“疑毒从有”,以守护学生健康。

需要明确的是,“毒跑道”不等同于毒原料或毒作坊,铲除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而事关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更不能一铲了之。要给跑道解“毒”,还需良方。

一,严格标准。铲掉疑似有毒的跑道,其影响力远不如重建落后的标准体系来得深远。

一方面,现行塑胶跑道国家标准起草于2004年,颁布于2011年,多种有害物质都不在检测范围内,跑道检测参数即便符合当前的国标,也不等同于无毒。这样一来,国标就形同虚设。而近期爆出的“毒草坪”事件,在送检时发现,国内目前尚无人工草坪的国家标准。

另一方面,国际上对废旧轮胎和其他橡胶制品进行回收利用、通过无害化处理制作田径跑道和填充人造草皮的情况并不少见。利用废旧轮胎颗粒制造塑胶跑道的技术也非常成熟。是标准的缺失,才使劣质原料大行其道,并最终成为黑心商家偷工减料、换用废料和谋取暴利的帮凶。

2016年5月4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发布了《合成材料运动场地面层质量控制标准(试行)》,这份标准对“合成材料运动场地面层”“全塑形跑道”“人造草坪”等术语作了明确解释,列出施工禁用的原料,对施工环境、施工检测作了严格规定,附录里还囊括了运动场地现场气味评定方法和有害化学物质含量的测量方式。这一创新举措解决了一个基本问题:怎样才算有毒?

二,透明程序。有公正透明的程序,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招标过程和施工过程的科学规范,最大可能地减少“猫腻”。

由于缺乏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即便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来更新校园跑道等硬件设施,也往往会采用低价中标的原则。三无作坊、黑心厂家乘虚而入,正规厂商退出市场竞争。价格越低,转包越多,品质越差。在“劣币”驱逐“良币”的竞争环境里,正规厂商、学校、学生,都成了低价中标原则的受害者。

缺乏公开透明的招标过程和施工过程,也让一条条本应给孩子带来福利的塑胶跑道,成为个别人牟利的渠道。在改变招投标方式、完善定价机制、改进检测和验收方式方法的同时,主管部门也可以建立环保生产企业和有资质施工企业名录,甚至通过建立“毒跑道”涉事企业黑名单来规范市场环境。

三,严厉追责。塑胶跑道本应成为教育均等化和体育教育现代化的体现,给孩子带来更好的运动环境和更强健的体魄。

只有完善立法,加强对劣质生产厂家、施工单位、招标负责人的追责机制,通过法律来约束、追究、查办、惩处毒跑道的利益相关方,才能切断“毒”链条,最终保障孩子们的安全。

有健全统一的标准可参照、有透明公正的程序可遵循,有严之又严的监管追责来约束,才能解除利欲熏心的“毒”、渎职缺位的“毒”。只有给跑道解了“毒”,才能让孩子远离病痛,让家长告别内心的伤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