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化生产是互联网时代企业的新型能力,是工业4.0、智能制造的逻辑起点,是产业变革的一个重大机遇
定制化生产模式是信息技术给设备、产品、人、流程“赋能”的过程,是资产的通用性对资产专用性替代的过程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明确发挥品牌引领作用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在供给结构升级工程中,提到要丰富产品和服务品种,着重要支持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个性化定制,满足差异化需求。
“定制化生产是互联网时代企业的新型能力,是工业4.0、智能制造的逻辑起点,是产业变革的一个重大机遇。”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副司长安筱鹏表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而个性化定制的重要标志是生产方式的变革。
青岛红领集团经过13年的转型实践探索,定制业绩出色,近年来经济效益实现了年均100%的增长,被工信部列为个性化定制的典型企业之一。
近日,《经济日报》记者走进红领工厂,工厂并没有想象中的大规模机器人、数控机床等自动化生产线,倒更像一个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但仔细看,工厂每件衣服上都吊有一个电子标签(射频芯片卡),所有员工扫描标签从网络云端获取数据,依照客户需求进行定制生产。
红领集团董事长张代理告诉记者,红领自主研发了一套客户交互平台。这个平台支持全球消费者自主设计,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由C2M(消费者端直接制造商端)形成两点交互而非多点,彻底取消了中间环节。平台形成了海量的数字资源和完整数据逻辑,能够满足99.9%的消费者的个性化设计需求,很好地解决了个性化定制与规模化生产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安筱鹏认为,如果说大规模生产是固定靶,大规模定制是移动靶,个性化定制则是空中飞碟。大规模定制、个性化定制生产模式非常复杂,制造过程每一个环节的不确定性大幅提高,这也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红领个性化生产方式的关键是数据流动的自动化,而这是一种看不见的自动化,是解决定制化生产中不确定性、复杂性和多样性的必要手段。
当前,伴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C2M理念深入人心,布局个性化定制的行业范围,也从传统的服装不断延伸,其商业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变革。
必康新医药产业综合体首席运营官郑晓辉告诉记者,必康集团历时4年、斥资150亿元在江苏新沂打造的新医药产业综合体近期基础设施完工,进入设备采购和生产线搭建阶段。这是必康提前布局完全基于“工业4.0”理念的大健康事业,这里建设了大数据中心、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慧物流、智慧体验等多种业态,将成为全球医药大健康领域最富科技感和体验感的超现代智慧创新园区。
“我们首先将开展一次性快消健康用品的定制生产服务。消费者可以通过手机APP直接下单到我们工厂,省去中间的各种库存、代理和广告营销等费用,定制适合自己的水、面膜等个性用品。”郑晓辉表示,园区在商业模式上实现了颠覆的变革,正是由于数字工厂、物联网、机器人、感应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让极致化的柔性设计、柔性定制产生了可能,并带来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产生的信息透明。“未来,必康将根据消费者个体的健康数据分析,提供健康服务管理。消费者有需求时进行定制生产,整个环节‘只有买、没有卖’,只有消费者提出了买的需求,企业才提供产品的服务。”
“信息化背景下,新动能在微观主体上需要有新的能力去支撑,由规模化生产能力逐步培养个性化定制生产能力,由过去的渠道建设能力逐步培养对客户的需求的实时感知和响应、服务能力。”安筱鹏表示,从经济理论角度来观察,定制化生产模式可以从范围经济的角度来理解。这个转型过程,是信息技术给设备、产品、人、流程“赋能”的过程,是资产的通用性对资产专用性替代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