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城镇化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6年6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对接科研院所搞研发 整合城镇资源巧布局
东莞横沥镇:科技“红娘”促产城联动

走进广东东莞市横沥镇中泰模具股份有限公司,偌大的生产车间里只有三五个工人在操作机器。在这里,全数控加工已经代替了传统工艺,以往需要人工操作才能完成的洗床、磨床、3D设计加工、换刀等工序,现在只要通过自动编程即可完成。“这条生产线是我们中泰模具与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华中科大及国内多家设备制造厂家合作研发的‘热成型’生产线,也是国内首条全自动‘热成型’生产线,成功打破了国外垄断,将产品成本降低到进口的一半。”公司营销部组长邓娜向记者介绍。

据介绍,中泰模具成立于1999年,主要经营汽车冲压模具和检具的设计、制造和销售。“公司很重视研发创新,近三年每年的研发费用支出都超过1000万元,占营业收入的3%以上。”邓娜说。

在横沥,像中泰这样注重与高校院所合作进行科技研发模具的企业还有很多。一个小小城镇上的企业是怎样同高校院所对接的呢?“多亏了镇上的创新中心,我们足不出户就能接触到院士、教授和博士,请他们为我们企业做指导,分析情况,解决问题。”邓娜告诉记者。

邓娜口中的创新中心是指横沥模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作为“广东省模具制造专业镇”“中国模具制造名镇”,横沥的模具制造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并从最初的分散经营逐步向集聚发展转变。“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横沥模具也存在工业落后、人才缺乏、产品低端等问题,同时随着劳动力价格的不断上涨,以及市场对产品要求的提高,模具产业的转型迫在眉睫。”横沥镇委书记陈锡稳向记者介绍。

2012年,横沥制订了《横沥模具强镇规划》,明确将该镇的模具产业定位为“华南地区模具产业总部基地”和“全国模具产业发展标杆”,同时将产业重点聚焦在“模具材料、模具制造装备和汽车模具”领域。同年11月,横沥镇政府联合上海交通大学、上海教委科技发展中心、东华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7家高校院所及相关企业协会,投资2.05亿元建成横沥模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就像一位‘红娘’,中心为校企双方牵线搭桥,跟踪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安排双方调研座谈,如果双方都有合作意愿,就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协商如何将成果产业化。”上海交通大学派驻模具协同创新中心的代表梅琼风博士如此介绍协同中心的作用。

横沥模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还构建了“965”创新服务体系,即模具检测技术中心等9个子平台,3D打印综合创新园等6项升级配套工程,以及模具园、模具城等5个产业平台,以专业、系统的服务体系衔接上下游,服务企业发展。

近年来,横沥镇共有500多家模具企业通过协同创新中心获得了科研支持或咨询服务,达成合作项目40项,模具企业从2012年的363家增加到现在的1142家,集群集聚程度进一步加强。

横沥协同创新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较强的创新基础和科技研发能力也使得该镇在《广东省专业镇创新指数》的评比中表现不俗。《创新指数》显示,横沥镇的创新基础和科技研发能力,分列全省第8和第1,这两个分项的显著优势使其综合排名位列全省第4,东莞第1。

协同创新也让横沥镇的经济发展迈上了新台阶。据介绍,2015年,横沥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8亿元,同比增长10.5%,增速全市第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1.9亿元,增长10.5%;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6.9亿元,增长58.6%,增速全市第一。2012年以来,全镇模具产业连续5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产值由2011年的46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103亿元,首次跨越百亿元。

事实上,协同创新不只体现在模具产业的发展上,还体现在横沥镇的城镇化进程中。“城镇没有产业支撑,即使再漂亮,也只是‘空城’,实现不了价值;产业没有城镇依托,即使再高端,也只算‘空想’,落实不了项目。”陈锡稳告诉记者,横沥的经济发展是与新型城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并以协同创新促进产城融合。“遵循‘产城互动’的理念,我们有意识地把实施协同创新、优化产业资源配置的过程,拓展为促进城镇空间整合、产业与城市功能融合的过程,面向协同创新和产业升级的现实需求,主动调整、优化公共基础设施布局和产业基础设施布局,引领土地资源整合、‘三旧’改造实施和城镇面貌提升,实现产城统筹发展、统筹联动。”

最直观的显现是,良好的产业环境和产业服务,带动了物业效益的提升。近年横沥镇厂房基本保持“零空置”,2015年新签和续签厂房租金稳定上涨,对比2012年涨幅在50%左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