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城市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6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安徽桐城:
文都深挖传统文化富矿
本报记者 白海星 通讯员 潘月琴
位于孔城老街景区内的桐乡学堂,是孩子们诵读国学经典的好地方。本报记者 白海星摄

从高速公路桐城出口下来,一座名为“书山”的巨型城市雕塑屹立眼前,告诉我们已经来到了名闻遐迩的桐城派故里。

千古文章桐城派,婉转悠扬黄梅调,和谐礼让六尺巷……文化是桐城最特质的资源,也是桐城最具代表性,最有影响力的资源。近年来,安徽省桐城市注重在城市发展建设中保护融合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坚持把历史文化传承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通过城市历史遗存形态和现代经营的业态融合,促进历史文化和产业发展相互整合,勾勒出这座千载文都的迷人魅力。

桐城是一座文化之城。桐城派文化与徽文化、老庄文化并称为安徽省的三大区域文化。为保护好众多桐城派作家的文化遗产,桐城投资1.5亿元建设桐城文化博物馆,项目占地2万多平方米,集桐城派文物陈列、桐城派名人故居、桐城科举文化于一体的专题文化博物馆,目前已经建成并进入展陈阶段,建成之后,博物馆既是桐城文化的展示中心、桐城派文化的研究中心,又是广大市民的休闲中心、青少年学生接受儒家文化的教育中心。

同时,对老城区优秀历史文化做系统的挖掘整理、保护开发,桐城可谓不遗余力。“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春晚一曲《六尺巷》把恭谦礼让的中华传统美德带到了全国观众面前,同时也给六尺巷故里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对桐城市来说,六尺巷是一张不可多得的文化名片。虽然景点意义重大,然而深度开发不够,几分钟便逛完这条百米小巷。如何将桐城六尺巷的故事继续讲下去?桐城紧握“天时之先”,积极启动“三街一巷(东大街、南大街、北大街、六尺巷)”恢复与修缮工程,项目建成后集中展示六尺巷“和”文化与桐城士大夫文化,同时引入景观及休闲功能,将六尺巷片区打造成进行“礼让”“包容”“和谐”教育基地,使散落的历史文化碎片串珠成链,使珍贵的历史遗存相连成景。

通过何种途径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城市文化资源呢?桐城将文化建设的项目化作为突破口和抓手,将全市的文化旅游资源整合打包,引导社会力量投资文化旅游产业。享有“楚皖遗珠”美誉的孔城老街就是桐城推进文旅融合的一个缩影。孔城是一座拥有1800年历史的古镇,明清时期为桐城最繁华的商业街区和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为了让老街重放光彩,桐城引进投资8.8亿元的中坤国际休闲度假基地项目,对年久失修的古建筑、古河道、古桥、古渡口进行“修旧如旧”的保护重建,并在此基础上打造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近两年来,在投资的带动下,玉雕文化产业园、佛光文化创业产业园、投子山文化园等桐城文化核心景点正在加紧建设,并逐步成为省内外知名的文化旅游品牌。

此外,桐城紧紧抓住惠民这一文化保护与发展的着力点。近年来,桐城市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全市社会经济发展战略中,加大文化投入,立体塑造城市文化品牌,紧紧依托“严凤英戏迷俱乐部”“百姓周末大舞台”和“桐城歌中老年歌友协会”三大活动品牌,深入社区、乡镇、街道进行文艺演出和展览。在文化惠民的同时,也让这座城市的文化在市民中广泛传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