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中国故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6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院升起五星红旗
本报记者 马呈忠

6月的新疆塔城,鲜花盛开,芬芳怡人。走进14个民族混居的塔城市哈尔墩社区,在各式民族特色小院和翠绿葡萄藤的簇拥下,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映入眼帘。

“飘着国旗的小院,就是沙勒克江·依明的家。沙勒克江是自治区劳动模范,儿子沙拉依丁是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他们一家人都助人为乐,维护民族团结。”塔城地区文明办的工作人员于新英说。

今年70岁的沙勒克江原是塔城地区食品厂的职工,1992年离开单位后,开了一家“放心肉店”,每月都会拿出三分之一收入帮助困难群众,并将助人为乐的精神传递给下一代。

我们是一家人

在沙勒克江家的荣誉室里,记者碰到孟广志的亲戚为老人送来生日礼物。

1962年夏,孟广志只身一人从山东来到塔城市建筑公司当工人,在租房时遇到沙勒克江。热心的沙勒克江腾出一间20平方米的小库房,让孟广志免费居住。3年后,孟广志将妻儿接到塔城,两家人在一个屋檐下生活了20多年。

“那时生活不好,一家人全靠父亲的工资,有时吃不饱,沙勒克江叔叔就想法让我们吃饱。”孟广志的儿子孟昭友回忆说,“一次午饭时,沙勒克江叔叔端着一大盘拌面,让哥哥闻闻味道,乘机按了一下哥哥的头,哥哥的鼻子沾上菜汤。沙勒克江叔叔就笑着说,饭粘了你的口水,你得吃掉,不能浪费”。

1985年,孟广志一家搬进单位分配的楼房,两家人仍保持来往。1997年,孟广志患肝癌住院,沙勒克江每天到医院陪护。不久,孟广志去世,沙勒克江亲自为相处了30多年的异姓兄弟料理后事。

2006年,沙勒克江的妻子患上尿毒症。已回山东生活的孟广志家人得知后,专程托亲戚送来1万元,并在电话里告诉沙勒克江:“以前你把我们当成亲人,现在我们就是一家人,理应互相关心。”

做好事受父母影响

“做好事温暖人心,我深受父母的影响。”沙勒克江指着荣誉室墙上一张有解放军的黑白照片说。

1950年,有支解放军队伍来到塔城,无处栖身。沙勒克江的父母便腾出家里的4间房让他们住,还拿出几亩地让他们种菜。1958年队伍离开后,失去了联系。

“那么多年了,没想到还能再见到家里住过的解放军。”沙勒克江拿出一份陈旧的信激动地说,“1986年,一位名叫关富荣的解放军找到我,请我到乌鲁木齐做客。他拉着我对身边战友说,‘当年沙勒克江的父母待我们如亲人,给我们洗衣、做饭。今天,我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弟弟沙勒克江,我们应该表达对他们的感激’。”

助人为乐代代传

在沙勒克江家里,儿子沙拉依丁已悄然接过父亲助人为乐的接力棒。

“现在我的奖状比儿子多一点。儿子的奖状要是超过我了,就说明我的教育成功了。”沙勒克江说。

15岁那年,沙拉依丁听说全国都在抗洪救灾,悄悄拎起两个装着攒了许久零花钱的啤酒瓶子到学校捐款。老师将他带到塔城市抗洪救灾办。看着两个瓶子,工作人员问:“怎么把钱取出来?”沙拉依丁说:“砸开就行。”就这样,沙拉依丁第一次用自己积攒的45元零花钱做了好事。

“现在你主动去帮助别人,说明你已成长为一个让我放心的人。”沙拉依丁记得父亲得知自己捐款后说的话。

如今,已是塔城地区医院一名外科医生的沙拉依丁,传承着助人为乐的家风。

2004年的一天,瘫痪30多年的赵玉娥老人来到医院治疗,认识了沙拉依丁,就此结下母子般的情谊。13年来,沙拉依丁为老人免费做了两次大手术,还常上门为老人服务。“我有了个比亲人还亲的儿子。”谈起沙拉依丁,老人眼中泛起泪花。

除了赵玉娥老人,沙拉依丁还默默帮助着5位曾经医治过的老人。“现在有能力就多干点好事。”他说。

2009年8月9日晚,沙勒克江召集家里的14口人,说出了自己的决定:要在自家院子里升国旗。

沙勒克江说:“家里有3名党员,我是劳动模范,沙拉依丁是民族团结模范。我们都享受过党的好政策,维护民族团结不能当局外人。我们从家里开始,通过亲戚朋友将这种精神传递出去。”

老人的决定变成一家人的行动,买旗杆、订国旗……从申请到获批,当年的10月1日,国旗就飘扬在沙勒克江的小院上空。“每年我都要亲自升国旗,我升不了就交给儿子,要有这份家国情怀。”老人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