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6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腾笼换鸟 产业升级 创新驱动
“组合拳”打出青岛工业新力度
本报记者 刘 成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青岛工业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2015年,青岛市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7349.8亿元,同比增长7.8%。

青岛工业逆势增长得益于牢牢把握调结构转方式的主线,打好腾笼换鸟、产业升级、创新驱动的“组合拳”,由此打出了青岛工业的新力度。

腾笼换鸟:空间换效益

去年底,位于李沧区的青岛碱厂老厂区全面停产,而位于平度市新河化工园区的青岛碱业新厂区,却是一派繁忙的景象,一个有着完美循环经济链条的现代农资和化工产业园已拔地而起。

青岛碱厂通过搬迁实现产业升级,是青岛市老企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缩影。由于历史原因,青岛老城区一度集中了许多工业企业,发展空间受限、安全环保存在隐患,严重制约了青岛工业的健康发展。为此,青岛市从2012年开始重点推进110户老城区工业企业搬迁改造,目前已有104户企业启动搬迁。这些企业搬迁不是简单的物理空间移动,而是实现了转型发展的大提升,在生产装备、工艺技术、产品档次、节能环保等方面都有了提高。预计这些搬迁企业全部投产后,每年总销售收入将比原来提高60%,而污水、固体废弃物等污染排放将下降30%以上,能耗将减少15%以上。

在打扫“旧笼”的同时,青岛积极打造好“新笼”。制定实施了《青岛市工业产业集聚区布局规划》,对全市特别是县域原有的各类工业园区进行整合、扩容、提升,规划建设了董家口循环经济、平度新河生态化工、城阳轨道交通装备、即墨汽车及零部件等50个工业产业集聚区,引导搬迁企业和新建项目定向集聚,实现了集约高效发展,目前园区集聚度比规划前的2011年提高了13.1个百分点。一汽大众华东生产基地、航天科工青岛产业园等大项目先后在工业产业聚集区落地,“腾笼换鸟”换来了更强的发展后劲。

产业升级:“新旧”协奏曲

青岛市在推动工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注意处理好“新”产业与“旧”产业的关系,吹响了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协奏曲。

对“旧”产业,通过实施产业链条化、规模化增强竞争力。青岛市立足工业基础,着力打造了家电、石化、服装、食品、机械装备、橡胶、汽车、轨道交通、船舶海工、电子信息等10条新型工业千亿级产业链,以各条产业链的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配套发展,为许多传统工业企业带来了生机,放大了产业集群效应。

与此同时,青岛市积极推进传统工业企业技术改造,设立了1亿元的技改贷款贴息资金,与银行签订200亿元“技改贷”融资服务协议,每年滚动推进400多个工业转型升级项目,目前已有750多个项目竣工投产,累计完成投资1150亿元。

青岛市在提质发展传统产业的同时,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重点发展新材料、节能环保、航空经济、邮轮游艇、海洋生物医药、工业机器人、海水淡化装备、海洋仪器装备、海洋新能源、3D打印等十大新兴产业,对工业转型升级起到了明显带动作用。2015年,十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859.8亿元,增长15.8%,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8.3个百分点。

创新驱动:企业唱主角

5月28日,歌尔集团联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组建的青岛研究院以及北航虚拟现实国家重点实验室青岛分室,在青岛市崂山区揭牌。这两个实验室由5位院士领衔,将推动其VR研发走向高端。

作为全国唯一同时承担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和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任务的城市,青岛市大力鼓励和引导企业在创新舞台上当主角、唱好戏。青岛积极支持企业建设技术创新中心,目前全市拥有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7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家,累计培育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423家。同时还启动实施了“千帆计划”,将在3年内重点培育和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2000家,目前入库企业达到1507家。

青岛积极实施产业关键技术攻关。以企业为核心,组建各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68家,其中省级以上10家,提高了产业技术联合攻关能力。智能机器人、海洋装备材料等一批项目获得国家、省专项支持,船舶电力推进系统、脐带干细胞建库等一批关键技术打破国外垄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