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6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洪预警体系安全效益显现
本报记者 张 雪

山洪说来就来。5月19日至20日,广西玉林市容县黎村镇,20小时内降雨量高达252.2毫米。20日上午,村党支部书记黄显礼的手机收到县里的山洪预警短信,随即拉响警报通知村民转移。实际人口超过11万人的黎村镇虽受损严重,伤亡人数却是零。

3月以来,我国南方地区已出现17轮强降雨过程。很多地区土壤饱和,山体湿润,发生山洪灾害的可能性在增加。山洪灾害是当前我国自然灾害中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主要灾种之一,山区强降雨历时短、成灾快,防御难度很大。

为了降低山洪带来的损失,2010年,我国启动了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至2012年初步建立了覆盖我国山洪灾害防治区2058个县的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2013年又补充完善非工程措施,启动了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和重点山洪沟防洪治理。截至2016年,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累计投入279亿元,成为我国水利建设史上投资最大的非工程项目。

据统计,建成项目已累计发布预警短信5800多万条,启动预警广播58万次,转移人员2100万人次。自2011年项目逐步完成以来,年均因山洪灾害死亡人数较2000年至2010年年均死亡人数减少60%以上。

与山洪赛跑,如何于分秒之中做出决策?由黄显礼手机上的预警短信上溯,5月20日上午10时,容县山洪灾害预警监测平台发出强降雨警报:过去1小时黎村镇满垌站降雨达47.5毫米,思贤站达57毫米。县防汛办随即通过平台向各镇相关人员、村干部等发出预警短信,要求及时转移危险区域的人员。当天,黄显礼收到的十几条预警短信都来自这里。

类似的监测预警平台,已在全国7个流域机构、29个省区市、305个地市、2058个县建设完成,实现了山洪灾害防治区监测网络的基本覆盖,以及国家、流域、省、市、县及重点乡镇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的互联互通与信息共享。这样的全国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初步解决了我国山洪灾害防御缺乏监测手段和设施的问题。全面覆盖的监测网络再配合快速发布的预警信息系统,实现了对暴雨和山洪的实时监测、动态分析、在线预警等功能,提升了预警信息发布的时效性、准确性,使山洪防治的科学决策更迅速、严谨和专业,实现了从监测到预警的无缝衔接。

接到预警后就要依靠训练有素的群测群防体系实现百姓的安全转移。5月7日,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普降大暴雨,山洪暴发。全县各村责任人接到预警后采取鸣喇叭、敲铜锣等方式发布预警信号,安全转移群众。如今,我国已在山洪灾害防治区配备了广播、喇叭、铜锣、手摇报警器等100多万处报警设施,初步实现了多途径及时有效发布预警信息,打通了预警发布的“最后一公里”。

5月20日,黄显礼拉响警报时,当地许多村民看到雨势迅猛,已自发按预案到安置高地避险,这是此前村里多次山洪灾害防御演练的结果。2013年起,这样的演练在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区多次上演。

“面对今年严峻的汛情,国家防办已将督促各地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正常运行作为重点工作,陆续抽查。针对5月以来的强降雨过程,国家防办已会同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组对浙江、福建等南方10个省、区、市的42个县进行了抽查。后期还将根据降雨情况,继续抽查各地平台运行和雨水情自动监测站点报汛情况,以确保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汛期正常运行,关键时刻发挥防灾减灾效益。”国家防办防汛一处副处长褚明华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