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扶贫开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6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扶”出老区新活力
——山西省武乡县脱贫攻坚见闻

本报记者 刘存瑞

2015年,山西省武乡县又有1万余人实现了脱贫。生存环境恶劣,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曾是武乡县过去多年的写照。如今,随着精准扶贫的深入开展,这里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产业“扶”出致富路

“牡丹浑身都是宝,牡丹花瓣、花蕊可做茶,根能入药,籽能打油,开发价值和潜力不可估量,村民们种植牡丹的积极性可高了。”山西省武乡县韩北乡土河坪村党支部书记魏志岗领着记者来到自家的油用牡丹园说:“以牡丹每年每亩最少结籽200斤计,按1斤10元来算,1亩收入可达2000元左右,纯收入是玉米、小麦的五六倍。”

油用牡丹种植项目是山西省组织实施的“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工程在武乡县的扶贫项目之一,由山西潞安集团公司投资实施。从2014年启动以来,当年就种植油用牡丹5274亩,涉及15个乡镇、125个村,带动近2000户种植农户。2015年又推广种植了3000亩。该集团还投资7500万元在韩北乡建设了食用菌种植示范园区,建成食用菌大棚74座,直接带动200余人就业。

“要想真正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必须因地制宜,培养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全力壮大富民产业,让扶贫成果可持续发展。”武乡县县委书记胡坚说。近年来,武乡县委、县政府抓住山西省“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机遇,深化与企业的对接沟通,建立高效推进机制,努力实现产业项目全覆盖。自2013年开始,该县还分年分批实施3万亩核桃经济林片区开发项目和一个核桃加工龙头企业项目,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涉及8个乡镇148个村。

武乡县县长闫新平说:“近年来,我们紧紧抓住各项惠民政策,把产业发展和扶贫结合起来,把有限的扶贫资金用在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中,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激发老区的发展活力。”目前该县已经形成“粮、畜、果、菌、油”五大产业。

搬迁“扶”出新生活

明亮的三居室里挂着液晶彩电,洁净的客厅里摆放着漂亮的沙发,这是韩北乡土河坪村移民搬迁户韩富德的新家。“靠政府帮扶,迁居乐土家境顺;得春风沐浴,告别穷窝富路宽。”这是韩富德一家老小搬进新家那天,特意贴上的对联。从2013年开始,武乡县对居住在山窝里的村民实施移民搬迁,到2015年底,先后规划建设了61个安置点,使10976名村民搬出了深山,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居。

实施易地搬迁,涉及千家万户,是扶贫工作的一大难点。武乡县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作为一项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构建和谐社会的民生工程来抓,坚持“科学规划、捆绑投入、配套建设、整村推进、组装共建”的创新模式,采取“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综合扶贫措施,做到新村建设与产业开发同步考虑、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结合移民新村的资源条件、产业环境和移民群众的生产习惯、产业意愿,进行新村选址和划分产业集群,做好前期规划,力争让贫困群众搬得高兴、住得开心、过得舒心。

点点滴滴系民生,一枝一叶总关情。在移民搬迁中,武乡县结合“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工程,在产业园区附近设立移民安置点,既改善了移民户生产生活环境,又为移民户就近提供了就业岗位。在建设移民房屋时,广泛征求移民户意见,根据移民户的经济条件,建筑了不同户型,如平房、二层楼、单元楼等,供移民户选择。武乡县扶贫办主任李艳华说:“我们的目标是让移民户‘移得来、住得安、能致富、能发展’”。

“目前,我们县还有215个贫困村,1.8万贫困户,5.5万贫困人口。要扶到点子上,扶到根子上,确保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闫新平说。记者了解到,为了适应新的扶贫工作要求,今年初,武乡县进一步整合了涉农、扶贫资金,进一步完善了干部包村联户帮扶机制,为贫困人口制定了精准脱贫规划,将通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实现全县贫困人口帮扶全覆盖,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