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中国故事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6年6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疆锡伯族妇女伊淑梅创办了由多民族兄弟姐妹组成的企业——
创业路上传递爱的力量
本报记者 乔文汇

“这位记者,你可要好好写一写她呀。”“能干事、心肠好,看不得别人受穷!”“不容易,赚的是一分一分的辛苦钱,帮助别人时却一点不含糊。”……5月24日,在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西迁节”庆祝活动现场,看到《经济日报》记者在采访伊淑梅,与她相熟的各族群众迅速围拢过来,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她。朴实的话语中,透着对她的认可和称赞。

人如其名,48岁的伊淑梅喜欢梅花的品格,“朴素、执著,在数九寒冬里还能绽放,我觉得这就是美”。“低调、坚毅、不服输,就像梅花,倘若盛开,也不张扬。”多年的好友和合作伙伴日恰提这样评价她。

察布查尔是锡伯语,意为粮仓。在伊淑梅从小生活的堆齐牛录乡,村民有养殖奶牛的传统。然而,有一段时间,因为市场行情不好,大家都不愿意再养牛。那时,伊淑梅正经营着已经开了22年的小型超市,因为人实在,价格也实在,生意一直很好。“虽然收入稳定,但我一直想改变自己,想再去创业。”在打理超市之余,伊淑梅总在琢磨:“从小喝到大的老乡家的牛奶可是好东西,走进市场一定会受欢迎。”

2007年,步入不惑之年的伊淑梅“决心要改变自己”。当年3月,这位倔强、精干的锡伯族妇女用开超市的积蓄,成立一个牛奶收购点。其实,那时的行情不是很好,伊淑梅的家人、朋友都劝她再等一等。

“的确不是最好的时机,但看到村民为牛奶苦恼,心里想反正都要创业,何不在乡亲们最难最需要的时候伸把手呢?”伊淑梅当时这样考虑。

创业初期,她每天忙得不可开交,有时一天要收购20吨奶,晚上只睡4个小时。有两次,她推着两轮车送牛奶,走着走着力气跟不上了,车子失去了平衡,牛奶洒了一地。还有一次突然停电,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鲜奶变质,最后不得不含泪倒掉。

艰辛的创业路上,伊淑梅没有忘记乡亲们。哈萨克族青年尼加提从小家境贫寒,2001年父亲去世后家里更是雪上加霜。伊淑梅对他的生活照顾有加,生意稍有起色,就为尼加提买了2头奶牛,让他们一家有了稳定的收入。在奶价最低的时候,为让各族村民少受损失,伊淑梅拿出全部积蓄,始终以高于市场价0.1元到0.2元的价格收购牛奶。

经过不懈努力,她与生意伙伴合作创办的为农养牛专业合作社和伊九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各类奶制品在周边渐渐有了名气,在察布查尔县和伊宁市广受欢迎。

“我们就是一个大家庭,互相扶持,共同创业。”伊淑梅的企业优先吸纳残疾人、困难户,104名员工、325户供奶养殖户分别来自哈萨克族、锡伯族、维吾尔族和汉族。“大家在一起就像兄弟姐妹一样。”伊淑梅说,“其实,是我离不开各族乡亲们。你看,哈萨克族老乡做的酸奶疙瘩口感就是好,做奶皮子则是锡伯族群众比较擅长。我们企业就是要发挥每个民族、每名员工的长处,团结才是企业成长的法宝”。

在伊淑梅的影响下,她周围的人都有一颗爱心。村民刘国良的儿子身患白血病,企业员工和村民抢着捐款。伊淑梅的小女儿佟树瑜得知同学的妈妈去世了,就让伊淑梅每次买书本时都买两套,一套自用,另一套送给那名同学。

淑质丹心,伊人如梅。接受记者采访时,伊淑梅没有一句豪言壮语,说得最多的是感恩。“各族乡亲们始终激励着我,我取得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大家的关心和帮助。”她说,“我只不过是在传递这种温暖,传递爱的力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