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6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耕五载 硕果飘香
——记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本报记者 董碧娟 郭静原

6月1日,以“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未来”为主题的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开幕。五载耕耘的累累科技硕果,香飘中国,震撼世界。

产业创新不断

在展览现场,真彩文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小喜告诉《经济日报》记者:“‘十二五’期间,真彩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支持下,成功研制出高精度多工位笔头加工机床,媲美国外同类设备,成本却不到进口机的三分之一。”

“为什么要自己做笔头而不去买?因为你能买到好的笔头和墨水,却无法买来笔头墨水匹配的核心技术,不懂得其中原理,就只能跟在别人身后走。产业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才有机会超越别人。”黄小喜说。

这样的产业创新在展览上比比皆是。在一个约2米长、1米高的白色机床前,数控机床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技术总师卢秉恒院士告诉记者:“这是带AB轴的五轴联动加工中心,能够完成大型飞机复杂零件的高效加工。原来进口这样一台设备至少得花2000多万元。即便买到手,也是在外方的‘监控’下使用。后来我国大飞机计划启动以后,他们就不卖给我们了。”通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攻关,我国不仅掌握了生产该设备的核心技术,还成功实现了产业化。

基础科研显神通

展厅一角,郭守敬望远镜模型的白色筒架处卸除了半个外壳,好让人看清里面的巨型反射镜架和成像器。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赵永恒告诉记者:“就像人口普查能够掌握男女比例、民族分布等信息一样,我们通过郭守敬望远镜对天体进行光谱拍摄,了解天体中的化学元素和温度、压强、质量等物理条件,并进行分类,开展大规模系统性研究。”

基础科学研究也能“接地气”。此次参展的高速量子通信终端和量子通信网络系统,就是利用量子物理科学保障信息传递“密不透风”。“依据量子的不可分割和不可克隆特性,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一旦被分发或测量,就会留下痕迹,提醒接收者。”中科大量子通信产业化团队的赵勇博士说,双方通过量子通信共享的数字是随机的,这些随机数形成量子密钥的分发,并结合加密算法进行破解,能够达到最理想、安全的通信状态。

创客成果引注目

众创空间内的创客和新成果引人注目。海创汇是海尔集团的创业孵化平台,他们带来了小帅私人影院、魔镜、海尔智能马桶盖和海融易等产品亮相。海创汇总经理孙根告诉记者,海创汇平台成立1年多时间,目前在孵1300多个项目,其中有14个项目估值过亿。这些项目为社会创造了130万个就业机会。

在优客工场展区内,轻客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EO、小觅机器人创始人庞琳勇告诉记者:“我们已经拿到第一批订单,将机器人应用在办公室内胜任前台工作,还能进行巡逻和远程视讯控制。”优客工场创始人毛大庆说,优客工场不仅参与科技成果转化,还提供195项企业服务,大到配合科研团队实施市场调研、品牌管理、营销等,小到帮助员工办理社保。通过搭建这样一个平台,帮助科研人员解决各种烦恼。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