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份PMI释放出了怎样的经济运行信号?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接受了《经济日报》记者的采访。
记者:从PMI看,当前制造业运行态势如何?
连平:总的来说,制造业下行压力犹存。5月制造业PMI的5个分项指数中,生产指数环比微升0.1个百分点,反映当前制造业生产基本保持平稳;新订单指数和原材料库存指数出现分歧,前者环比下降0.3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厂商对未来数月形势较不看好,后者环比上升0.2个百分点,显示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对未来的判断相对乐观;从业人员指数环比上升0.4个百分点,更多折射的是前期企业用工需求变化的情况;供货商配送时间指数环比上升0.3个百分点,不过,作为逆指标,该指数重新回升表明供应商配送时间有所加快,还没有到“忙不过来”的地步,侧面反映出很多制造业企业开工率尚不足。
记者:5月份,大型企业PMI继续下滑。对此,您怎么看?
连平:5月大型企业PMI再次环比下降0.5个百分点,虽仍处于荣枯线上方,但连续两月明显下滑值得警惕。从先行指标来看,5月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从60.3%降至55.9%,降幅较大,且为连续第二个月下降,显示企业对未来数月的经营状况预期较不理想。如政策不及时跟进调整,6、7月份制造业PMI或将进一步被拖累。
记者:您如何看待非制造业PMI已经连续三个月在53%以上?
连平:从构成来看,建筑业PMI与上月持平,但服务业PMI表现乏力,连续两个月下滑。5月份,非制造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从59.1%降至57.8%,表明非制造业PMI后续还有继续下行的可能。其中,除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继续下行0.6个百分点外,建筑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更是大幅下降5.5个百分点。这很可能与建筑企业对近期我国部分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及部分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调控前景等担忧有关。
随着积极财政政策的落实和制造业的带动,非制造业年内仍有望实现稳中求进。不过,对于当前及未来数月服务业的业务活动预期持续下降应当引起重视,应通过减税、简化审批流程、加强融资便利等措施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