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工厂的生产线慢慢停滞下来,新经济的步伐正在逐渐加速。靠拼规模、拼速度的广东制造如今在转型升级中先行一步,朝着拼质量、拼品牌的方向奋力奔跑。5月24日,广东省召开质量大会,省委书记胡春华指出,广东省要扎实推进质量强省战略,从“广东制造”走向“广东质造”。如今,“质量强省”成为南粤大地最热的关键词。
作为企业产品质量的监督者,广东珠海的质量监管部门遇到了一件有趣的事:本土企业格力电器的董事长董明珠前来,不是要求他们在监管上松松手、放一马,而是义正词严地说,“希望你们狠狠地查,但凡格力有一点质量问题,都要往死里整”。作为一家从珠海走向世界的家电企业董事长,董明珠深知,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容不得半点马虎。
像格力一样,“质量第一”被广东众多企业严格践行。在一些企业内部,不仅仅在产品的设计、采购、生产、包装、运输以及安装、服务等全过程实行了严格的质量控制,还会在生产线上的某个环节故意加入一个有瑕疵的配件,对企业的质检程序做最严格的自我查验。“做质量就是要从鸡蛋里面挑骨头,就算是空调封边的海绵贴歪了都不行,因为这容易在运输途中破坏电器质量。”董明珠说。
在相关质量监管部门的推动下,企业在广东质量强省中成为先行者。人们渐渐发现,“广货”走出去后,故障率、维修率在下降,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在提升。广东省省长朱小丹介绍,广东质量品牌效益日益凸显,华为荣获中国质量奖,格力等6家(次)企业先后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全省共有省著名商标3124件,名牌产品生产企业产值占广东省GDP比重达35%,纳税总额占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15%。在广东,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等一批国家级高水平平台获批筹建。
广东珠海正在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据珠海市副市长贺业民介绍,城市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2015年,珠海市国内生产总值实现2025亿元,在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环境下逆势增长10%。2014年至2015年,珠海市未发生区域性、系统性质量安全事件,制造业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合格率100%,主要农产品质量监测合格率98.9%,各类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服务业顾客满意度稳定在80%以上,全市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国家质检总局以及地方质监局会经常来企业交流,我们不但要让他们放心,做到产品质量要达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而且要按照老百姓的需求做,让消费者越来越满意。”董明珠说。
走进格力电器总部,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实验室。在实验室里,有的产品在狂风暴雨的环境中接受测试,有的产品经受冰天雪地的考验,还有的置身于极为安静的环境中测试噪声属性。董明珠告诉记者,每一个新产品要求经过上百种验证和各种模拟真实恶劣环境的长期试验。拿空调而言,要在大量实验数据的基础上不断调试改良,将舒适度等性能调节到最适合消费者需求的状态。
广东企业亮出“品质”名片,很多像格力一样的企业将产品打入国际市场。与此同时,广东省推进品牌标准建设,通过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在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之外,还形成了一些小而精的企业。
广东珠海另一家本土企业御温泉度假村作为国内温泉服务行业联盟标准的“尝鲜者”,将标准化理念与温泉服务实际相结合,定期对服务贯标的实施进行督导巡查,使企业员工的服务日趋规范化,不仅使服务质量从依靠人力资源中摆脱出来,而且服务质量得到进一步保障。由企业制定的温泉旅游服务业标准被广东省批准为全省10个标准联盟试点项目之一,也为全国温泉服务业企业树立了标杆。
国内建立标准联盟是广东首创,为推动企业“抱团”升级,广东建立标准联盟246个,制定实施联盟标准972项,数量均居全国第一。
可以看到,在质量强省建设中,广东硕果累累,质量工作扎实有效推进,为全省加快转型升级、提升经济增长质量效益、保障人民群众消费权益和健康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广东推进质量强省建设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朱小丹认为,广东质量提升任务依然艰巨。首先,产业整体层次和产品优质率仍然不高,中低端产品占比仍然较大,自主创新能力和全要素生产率仍有待提高。其次,质量基础建设相对薄弱,质量法规体系还不完善,标准化水平仍然不高,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质量技术支撑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再次,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尚不完善,市场准入、质量问题追溯、缺陷产品召回、市场退出和责任追究等制度有待健全,质量安全信息化建设和质量诚信体系建设仍然滞后。
质量是“广货”走向全球、稳定和扩大市场份额的“通行证”。广东上下已形成共识,只有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才能更好地应对不断变化的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增强广东省产业与产品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