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融天下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5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企业拓展英伦市场掀热潮
本报驻伦敦记者 蒋华栋
一汽集团日前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最大的商场内举办新车展销会。近来,一汽生产的轿车以高性价比迅速占领巴小型车市场。图为巴民众现场体验新车。
本报驻伊斯兰堡记者 梁 桐摄
在华为欧洲总部,杜塞尔多夫市市长托马斯·盖泽尔(右起第三人)现场拿起华为与莱卡合作推出的P9智能手机,体验拍照功能。
本报驻柏林记者 王志远摄

在英国通讯技术行业枢纽城市雷丁,一片占地14万平方英尺的办公设施吸引着全英200多家通讯技术企业的关注。这是华为英国公司总部所在地。日前,在英深耕市场15年、员工数量超过1100人的华为公司,与英国贸易投资总署签订了为期3年的谅解备忘录,强化双方间的合作,增进英国信息通讯技术生态系统建设,这一新的合作也被视为华为在英国市场的一大跨越。

在金融中心伦敦金融城,海通证券旗下100%控股投资银行海通银行已经正式进驻伦敦证交所大楼。自海通证券完成对葡萄牙圣灵投资银行收购并将其更名为海通银行后,海通银行在英国迅速扩展,成为中国金融企业在英国市场的最新进入者。虽是“新人”,但海通银行近期不断扩大在现金股票、研究、固定收益、资产管理和并购领域的经营,计划打造伦敦领先的离岸人民币服务提供商。

从高端制造业领域到金融领域,从长期深耕英国通讯市场到深入拓展英国金融市场,英国华为公司和海通银行的发展从不同侧面展示了中国企业积极拓展英国市场的深度、广度。目前,英国成为中国企业的优选投资目的地之一。中国企业投资领域涉及金融、贸易、电信通讯、医药、石化、高端制造、研发中心等部门,投资足迹遍布英伦三岛。从数据上看,中国企业对英投资近年来一直引领中国对欧投资。据统计,2015年中国企业在英完成并购(参股)和绿地投资22起。

2015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在英投资并购掀起了新一轮热潮。其中,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以2.29亿英镑全资收购英海洋工程企业SMD,向海洋工程深海装备领域拓展。吉利集团投资3亿英镑在英建设集研发和生产于一体的全新工厂,生产下一代纯电动和超低排放的“伦敦出租车”。

在金融领域,英国被视为中国金融机构进入欧洲的桥头堡。随着近年来伦敦“人民币业务中心计划”的不断拓展,在英设立经营性分支机构和非经营性机构的中资金融企业不断增加,国开行正式在伦敦设立代表处,中国银行在伦敦正式推出中国银行伦敦交易中心。

近年来,英国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市场成为中国企业投资融入的重要领域。2015年,中国港湾公司中标英国潮汐潟湖电站公司斯旺西湾潮汐发电项目,建成后能够为15.5万个家庭提供120年的清洁电力资源。与此同时,英国潮汐潟湖电站公司已经与中国企业签署了谅解备忘录,计划在完成对亚洲地区市场先期调研基础上,力争在亚洲地区建3座潮汐潟湖电站,作为英国专业技术出口和中国工程建设合作开发第三方市场的试点。在房地产项目上,中资企业继续进军伦敦房地产市场。平安集团、泰康人寿相继斥资收购伦敦金融城房地产项目,位于伦敦新金融城金丝雀码头的路透社总部大楼也被海航集团收购。

提起中企与外企联合拓展英国市场,最具战略意义的莫过于中国企业与英国能源产业部门的合作。2015年,中广核集团与法国电力签署《英国核电项目投资协议》,项目总金额180亿英镑,是中国首次与发达国家在重大战略行业开展合作。根据协议,中方将出资60亿英镑,持有欣克利角C项目33.5%的股份,成为中国企业对英国的最大单笔投资,也开创了中国企业在发达国家投资兴建核电站的先例。华电集团与英国石油签署液化天然气贸易协议,英国石油将每年向华电提供50万吨至100万吨天然气;中石油与英国石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就页岩气和油品销售等业务开展合作。

展望中国企业在英市场拓展前景,中国驻英国使馆经商处公参金旭表示,中国正在着力构建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英国致力于成为中国在西方“最开放和最好的伙伴”。两国经济发展模式、产业结构和国际分工、研发创新能力、产品竞争优势差异较大,且两国正处于产业调整和转型的不同阶段,互补性强,利益交会点多。未来中资企业在制造业研发、现代服务业以及基础设施领域,将迎来更多市场拓展机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