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理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5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建立金融风险防范的长效机制
张 橙

从现代金融体系建立之初,金融风险就与金融业的发展如影随形。由于市场主体的盈利冲动,以及金融业高负债经营的行业特点,导致资金流动性越来越活跃,不可避免地出现某种金融脆弱性,进而使融资领域中的金融风险不断积累。另一方面,在信贷市场上,借款人的高负债经营和银行不恰当的风险控制措施几乎是同时发生,两者的合力容易导致整个信贷市场伴随流动性的活跃,而潜伏着高风险金融状态。建立金融风险防范的长效机制,成为各国必须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现实的金融市场中,信贷市场风险主要有以下表现:一是金融机构过度借贷的冲动和过度竞争,造成资产质量下降,银行业体系的稳健性出现问题,不良资产逐渐上升;二是金融市场上的过度投机和盲目惶恐,流动性过度充裕或者过度紧张,导致金融产品的风险和定价不匹配;三是金融监管行为的扭曲和不规范,对金融主体创新行为的失控,或者对某些新兴金融主体监管缺位;四是金融当局货币政策的失误和过度的货币供给,流动性失衡,难以有效的实现政策目标。

信贷市场风险的累积有很多原因,主要还是由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导致的,尤其是流动性风险,对信贷市场风险的影响更直接也更迅速。

随着近年来虚拟经济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与发展,我国的金融市场也表现出了新特点:金融脱媒不断深化,居民存款分流催生了更多的金融创新,传统的银行信贷与各种类信贷产品竞争加剧,信贷市场脆弱性不断累积。从近年的市场表现来看,流动性变化一直是我国信贷市场的核心影响因素之一,这一情况在当前中国经济和金融环境下尤为显著。

其一,流动性的形成和转移是金融市场不可避免的现象。市场上大量存在分散地持有小额、短期的闲置资金的存款人,使得资金流动性相当活跃:银行需要也愿意让渡一部分流动性以换取更高收益。商业银行把社会上零散、小额、短期资金以存款的形式集中起来,这就是吸入流动性的过程。商业银行通过集中小额、短期资金,解决大额、长期资金需求,实现流动性的转移,使当前资金不足的企业获得资金,并在预期的未来收回资金。在整个信贷链条中,商业银行发挥社会流动性蓄水池的作用。

其二,信贷行为对流动性的放大作用在加速。由于流动性的吸入和发放以及融资的发放和偿还是分离的,受到银行盈利冲动和竞争压力的驱使,金融机构利用自身配置流动性方面的自主能力放大配置流动性是一种必然现象。这种加速放大的程度,主要取决于金融机构的风险管控意识和风险控制能力。目前,在我国的金融市场上,各类金融机构繁多、金融创新不断涌现,需要有意识地加强金融业流动性风险防控。

其三,金融多元化创新导致流动性的过度竞争。金融多元化创新对流动性的影响日益显著。包括互联网金融、信托甚至非正规金融中介在内的各类新兴市场主体非常活跃,使大量的信贷行为处于银行体系之外。这种情况导致传统负债成本过高,迫使信贷只能投向相匹配的高风险项目。如果这种竞争过度,就容易导致市场上的流动性很大部分进入房地产、股市等非实体经济部门,产生流动性空转,不利于金融稳定和经济健康。

此外,还要重视利率市场化裹挟金融流动性带来资金成本上升的影响。当前,我国银行的盈利仍然主要来源于存贷利差以及存贷规模的扩张,存贷业务以及存贷利差仍然是银行的核心。目前,我国银行业存款利率差异化竞争的局面已经形成。由于竞争激烈,近几年,各种信贷、类信贷产品的收益率始终居高不下,而这个成本最终都将转嫁到信贷市场上。这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立金融风险防范的长效机制,有以下一些对策建议。

第一,应该强化央行货币政策对市场流动性的引导性效应。随着金融多元化进程的推进,各类金融机构持有的资产不断增长,央行应该采取更有针对性的货币政策,引导银行业经济主体采取与中央银行调控政策相一致的行动,平抑经济波动,缓冲信贷市场脆弱性。

第二,要加强市场监管,提高市场主体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对银行类金融机构,应该以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为框架,持续完善制度安排,在对流动性管理进行有效监管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管理信贷规模;对于其他从事类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应该注重风险识别和计量能力的提升,对销售渠道和投资渠道的销售行为进行有效监管;对于近年来非常火爆的P2P平台等新兴金融机构,应该建立更有效的审核准入机制以及动态管理办法,从严约束金融体系的内在风险。

第三,提升金融市场主体的专业能力,特别是对目前日趋活跃的直接融资市场。对于评级部门、机构投资者等活跃主体,应该继续大力加强专业化建设,确保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和信息支持。监管部门也应对相应机构进行有效的动态化资质审查。

此外,还要引导大众投资者正确认识投资风险。金融产品,特别是类信贷产品中存在着相当多的收益与风险不匹配情况,而投资者通常难以正确认识风险,因此对收益也缺乏合理判断。风险与收益不匹配的金融产品流入市场,进一步冲击了流动性平衡,加剧了市场波动。投资者教育是一项长期工作,只有投资行为回归理性,市场杠杆才能对投资人风险偏好加以甄别,一些风险容忍度较低的投资者也才能比较稳妥地将闲置流动性交付给金融机构。(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