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博会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5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八届中国“文化企业30强”提名
△ 5月12日,在第十二届深圳文博会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殷秀云为观众讲解漆器制作。 本报记者 佘 颖摄

▽ 5月12日,在第十二届深圳文博会上,工作人员为观众展示刺绣技艺。

山东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2015年山东出版集团实施“双品工程”,共出版图书12301种,音像、电子出版物177种,期刊7种177期,再版率首次突破70%。当年销量在10万册以上的图书为46种,6种图书获得中华优秀出版物奖。零售市场上,少儿、马列、大农业3个类别进入市场排名前10位。

2015年,集团将自办“版权贸易洽谈会”与参加国际图书展会有机结合,全年版权输出共145种。尼山书屋已有14家在欧洲、美洲、大洋洲的10个国家落地。

集团形成多元发展格局。山东书城项目已完工并部分投入运营,济南国际创新设计产业园、山东书画城、国际教育学校、文化地产等项目积极推进。发起设立山东齐鲁美术研究院和山东出版美术馆,“一院、一馆、一城、一刊”的艺术品经营格局初步形成。投融资业务方面,集团通过了银行间私募债券发行注册申请,成功注册10亿元私募债。同时,成功参股了省内首家金融租赁公司。集团2015年实现营业总收入79.9亿元,利润8.1亿元。

四川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

2015年,四川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围绕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重大主题,推出了以《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纪实》《丫丫历险记》《三体中的物理学》《中国倡廉反贪史鉴》为代表的一批精品力作。6位出版人获得国家级、省级个人荣誉。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在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后,又获“飞天奖”殊荣。

以“优课”为主品牌的新华文轩教育信息化服务业务,已覆盖28个省市区域,服务42300余所学校;2015年线上教育信息化业务实现销售3.2亿元,累计销售达11.06亿元;2015年文轩网以上百家连锁网店、70万种商品供应规模、全国性物流服务网络构建了一个现代图书电商服务体系,全年销售14亿码洋。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出版单位26家,旗下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少年儿童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等都是全国知名的大社。

世纪集团拥有70多种报刊,不少期刊的市场份额在细分市场占有率上位居前列,包括《世界服装之苑ELLE》《故事会》,专业学术期刊《中华文史论丛》等在相应领域具有较大影响。

艺术品产业是世纪集团继图书、报刊出版外最重要的产业。世纪集团旗下“朵云轩”已形成集文房用品销售、古玩经营、艺术品拍卖、国家级非遗制作销售等于一体的艺术品产业链,“朵云轩”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2015年,世纪集团书报刊生产方面,全年共出书10948种,总印数17749.2万册;出版报刊76种,总印数7115.3万份;书报刊音像电子产品造货总码洋33.68亿元。艺术品经营方面,“朵云轩”全年实现利润总额6200万元。集团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5.40亿元,利润总额2.07亿元。截至2015年底,净资产37.16亿元,2015年纳税总额3.52亿元。

北京北广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北广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构建了下辖50余家四级及以上参控股企业的庞大产业集团体系,包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歌华有线电视网络股份公司、北京电视艺术中心,首都重要户外媒体移动电视、城市电视、地铁电视以及国内领先的数字电视内容集成分发运营商鼎视传媒公司等。

有线电视网络率先在全国实现“一市一网”,高清交互数字电视用户数量居全国首位;基于无线单频网的户外媒体信号有效覆盖北京六环以内96%区域,通过公交、地铁、楼宇、户外大屏和手机终端接入的户外视听媒体终端总量名列全国前列;出品了《金婚》《第一伞兵》《我们家的微幸福生活》《我的二哥二嫂》等多部优秀影视剧作品;着力打造的文化贸易基地、电视院线、视频交易服务平台云鼎网等一批创新产业项目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文化贸易基地首批入驻企业已通过审批程序;文化艺术口岸、文保中心、信息中心、服务中心等基础平台筹建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国电视院线实现产业化、资本化运营,现已覆盖22个省市近2000万用户;云鼎网为产业链上下游提供开放透明的视频产品存储、分发、交易等系统服务,目前可售产品约4.2万小时。

2015年,集团实现营业收入38.07亿元,利润总额14.17亿元,净利润11.69亿元,上缴税金6.81亿元。截至2015年底,集团总资产212.97亿元,所有者权益总额145.69亿元,从业人员5015人。

北京华录百纳影视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华录百纳影视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华录集团所属上市公司,业务涵盖电视剧、综艺节目、电影等制作、营销及体育、音乐等。

电视剧业务方面,华录百纳已经投资制作完成了电视剧近70部2000余集,具备年产10至14部电视剧的制作能力。代表作有《汉武大帝》《双面胶》《苍穹之昴》等;综艺节目方面,代表作有《中国喜剧星》《笑傲江湖》《最美和声》《勇敢的心》等;电影业务方面,共投资出品了《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痞子英雄之全面开战》《爸爸去哪儿》等10余部电影;内容营销方面,先后制作了《百变大咖秀》《天天向上》《快乐大本营》《爸爸去哪儿》等多个栏目。

浙报传媒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浙报传媒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为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全资子公司,截至2015年底,浙报控股预计净资产达63亿多元,营业收入35亿元,净利润8亿元,产业规模居全国报业集团前列,且经营业绩继续高位增长。

浙报传媒以投资与经营现代传媒产业为核心业务,负责运营《浙江日报》《钱江晚报》《浙江在线》等超过35家媒体和边锋网络平台,现已拥有600万读者和5000多万活跃用户。

2011年,浙报控股投资成立梦工场传媒有限公司,举办的中国新媒体创业大赛已成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新媒体创新赛事之一。浙报控股还联合阿里巴巴、创新工场组建了新媒体产业基金,投资规模近7000万元,先后投资近30个新媒体项目,进一步加大新媒体项目投资孵化和媒体生态圈建设力度。

青岛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青岛出版集团有限公司目前由青岛城市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青岛财经日报社、商周刊社、青岛出版艺术馆、青岛出版置业有限公司、青岛出版投资有限公司等单位组成。2015年,集团连续4年主营业务收入及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保持两位数增长。

近年来,集团大力推进出版转型升级,将版权上升为集团首要战略之一,并在大众生活、少儿读物、助教读物等板块实现了市场领先。

集团基于微信端自主开发运营的“青岛微书城”自2014年4月对外试运营至2015年底,已获得万笔订单,成交金额100多万元,技术输出石家庄、常州、兰州等地。合作运营的“云课堂”系统目前已在青岛、淄博等地实现落地,已建设实验校40多所,拥有100多个实验班,收效显著。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外研社是北京外国语大学下属校办企业,以图书、电子出版物的出版发行为主营业务,同时涉足文化科技、文化会展等业务领域。企业经过36年的发展,已成为总体经营规模全国第三、外语出版全国第一的品牌出版社。

目前,外研社大学公共外语教材的市场份额超过60%,大学专业外语教材的市场份额超过50%,中小学英语教材市场份额超过三分之一,日语、德语、法语、俄语等小语种图书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新概念、剑桥系列图书成为广受市场认可的畅销书,其中新概念系列图书年发行码洋超过2亿元。

2015年,外研社发行码洋30亿元,总资产21.3亿元,年纳税总额1.86亿元。根据业内权威数据统计,外研社在外语类图书零售市场占有率达到26%,排名全国第一,超过第二名至第六名的占有率总和,并被评为“全国新闻出版走出去先进单位”“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

华数传媒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华数传媒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是华数数字电视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专业从事数字电视网络运营与新传媒发展的运营企业。华数传媒拥有丰富的网络资源、内容资源和应用资源,建设了全国最大的数字化节目内容媒体资源库,是全国最大的互动电视、3G手机电视和互联网电视等综合数字化内容的运营商和提供商,拥有IPTV、3G手机电视、互联网电视的全国集成运营许可,位居全国新媒体和三网融合的第一阵营。

华数传媒首创了互动式数字电视,推出了全世界首创广播与交互合一的数字电视发展方式。在应用上实现了数字电视广播与交互的融合、数字电视与互联网的融合、广播式服务与用户间交换式服务的融合,将数字电视推向了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崭新的发展阶段。

内容上,华数传媒整合了目前中国最大的互动节目媒体资源库,节目内容涵盖精品影视剧、新闻、娱乐、体育和人文等,公司与SONY、时代华纳、TVB等海内外多家知名的节目内容供应商和制片商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

广西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在广西“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中,解决了706万农民群众听广播难、看电视难的问题。2006年,被评为“全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先进集体”。

公司大力推进广西城市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从2005年10月起,仅用一年时间就实现全区14个地级城市有线电视数字化,在全国率先成功探索出了首个整省(区)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模式、技术体系和运营机制。目前,公司拥有数字电视用户479万户。

公司将产品业态与“互联网+”充分结合,自主研发了新兴智能酒店管理系统。开发HiTV移动客户端,公司HiTV移动客户端已登录苹果Apple Store和安卓多个应用商城;进一步强化自助服务功能,建立了微信、支付宝营销服务渠道,全年通过微信、支付宝和网上营业厅缴费金额达5500万元。

公司积极探索数字电视周边产品一站式营销模式,与创维、联想、海信、TCL、富可视等经销商开展营销合作,家电和手机等产品2015年销售额达3亿元。2015年,公司经营总收入达24.46亿元,实现利润3.8亿元。

北京四达时代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四达时代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12月25日,注册资本33171.84万元,现有员工403人,隶属于四达时代集团,是我国广电行业在海外有较强实力与影响力的系统集成商、技术提供商、网络运营商和内容提供商。公司集模拟技术、IP网络技术、数字电视技术于一身,是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国家对外承包工程经营资质。

四达时代连续5年跻身“福布斯中国潜力企业排行榜”,被评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单位”“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首都文化企业30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型试点企业”,拥有“十百千工程企业”“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工程实验室”等多项荣誉资质。

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

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由19家国有电影企业投资,于2003年成立,注册资本3亿元。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华影公司已从当年单一的电影发行公司,发展成为集电影制片、电影数字母版制作、数字拷贝制作、电影发行、电影院线、影院经营和电影广告等业务为一体的集团化企业,拥有控股子公司12家,业务范围覆盖全国。

2015年,华影公司共发行影片150部,累计实现票房159.16亿元,占全国电影票房的36.12%,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82%,高于全国电影市场48.7%的增长比例。其中,发行国产影片97部,票房84.6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票房增长135.79%。发行进口影片53部,票房74.56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票房增长45%。

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读者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12月,由读者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主发起人,联合国内知名企业共同发起设立。成立以来,读者传媒公司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发展活力和动力;坚持社会效益优先,不断加强内容建设,努力实现双效统一,始终坚持出版主业;运用资本运作手段,加强对外合作,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探索文化与科技、互联网融合,推进转型、融合、跨界发展和全媒体运营,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于2015年12月成功实现上市。

2015年,读者传媒公司入选第七届“文化企业30强”提名,被评为2015年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先进单位。

中广天择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中广天择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4月,公司确立“内容为王,渠道制胜”的发展战略,以内容控制渠道,以渠道拓展经营,以管理创造效益。通过资本运作实现股权多样化并解决发展的资金需求,不断增强内容制作实力,全力开展项目拓展和节目营销。

2015年,公司上缴税收总额1465.78万元。公司不断推出优质视频节目,推动了湖南文化产业特别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上海文广演艺(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文广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是SMG旗下集演艺文化创作生产、剧院经营、艺人经纪、演出营销、产业投资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演艺文化企业集团。集团旗下有话剧、歌舞、杂技、爱乐(交响)、滑稽、木偶、轻音乐等多个剧种的专业院团,拥有美琪大戏院、兰心大戏院、艺海剧院、人民大舞台、ET聚场等剧场以及专业学校、演出演艺经纪公司、舞美中心、票务中心等。

2013年跻身全国“文化企业30强”,2014年进入全国演艺机构前三强行列。共积累可演出剧(节)目300多台,包括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剧目话剧《商鞅》、超级多媒体梦幻杂技《ERA——时空之旅》,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剧目舞蹈诗剧《天边的红云》。2015年在舞台呈现的重点演艺项目有话剧《老大》、舞剧《朱鹮》、音乐偶剧《最后一头战象》、音乐剧《小时代》、舞台剧《战马》等。

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1999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改制成立的大型国有电影企业集团。作为新中国电影的摇篮、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长影集团充分发挥资源整合和方向指引作用,扎实推进电影创作与产业发展“两轮驱动”战略,立足繁荣主业、做强品牌,壮大产业、促进发展,相继推出和建设了一大批在国内国际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带动力的文化产品和项目,实现了从单一制片向多元化文化产业投资运营的转变,构建起以影视创作为龙头,电影旅游、影视传媒、放映发行、电影博览、影视演艺、期刊出版、影视资源开发等为核心的文化产业集群。2015年,集团主营业务收入20529.6万元,净利润4521万元,净资产447613万元,总资产达96.5亿元。

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

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是由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和桐乡市乌镇古镇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经营的股份制企业,公司注册资本5亿元。

目前,公司拥有员工3800人,2015年全年接待游客近800万人次,实现收入11.35亿元,单位资产总值36.47亿元。公司以独特的经营模式、创新管理和营销方式,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使得乌镇景区成为集休闲、观光、度假、商务为一体的综合旅游目的地。

乌镇旅业在景区内涵、前景规划设置和文化形态布局上,立足于传统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基础,坚持走提升文化品位和高端特色文化之路,以推动社会效益为主旨,努力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和文化产业与旅游经营同步发展的文化复兴景区。

山东影视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影视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始终坚持“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以“三贴近”和“两个面向”为创作原则,稳步推进影视文化事业发展、积极打造全新产业格局。2015年,集团与山东影视制作公司、齐鲁音像出版社两家子公司总收入3.99亿元,净利润0.792亿元,截至2015年净资产为2.32亿元,2015年纳税总额0.302亿元。

集团自2012年进行转企改制后,鲁剧创作生产进入提速发展期,每年都有一部或多部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型影视作品推出。目前,年生产电影、电视剧达300多部(集),累计生产电影、电视剧、纪录片5000多部(集),已连续15年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播出作品超过1000部(集)。先后有60多部作品荣获“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金鹰奖”“华表奖”“金鸡奖”等80多个中央和国家级奖项。

北京市文化投资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文化投资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2年,为市属一级企业。

文投集团自成立以来,通过专业化、市场化的资本运作,整合文创产业资源,搭建文创产业发展平台,推进北京市文创产业提升发展。在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体系建设、文化要素市场平台搭建、文化功能区建设运营、市政府重大项目投资等方面,推进业务布局,快速发展。

截至2015年底,文投集团资产总额为241.75亿元,同比增长214.1%;净资产为144.81亿元,同比增长146.4%;实现营业收入14.28亿元,同比增长241.63%;净利润2.88亿元,同比增长179.61%;纳税总额2.92亿元。

北京光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光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98年,并于2011年8月3日在国内创业板上市,是北京市第一家在创业板上市的民营文化传媒企业。

光线传媒的定位是中国最大的视频内容提供商和内容聚合运营商。主营业务板块囊括了电影投资制作发行、电视节目制作与经营、综艺活动和颁奖礼、电视剧投资与发行、新媒体投资与运营、动漫游戏投资运营、艺人经纪业务。核心业务涵盖电影、视频、动画、游戏、互联网等领域。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