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港澳台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6年5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审查起诉、调解、审判到执行提供“一条龙”专门司法服务
厦门市建立涉台司法全服务机制
本报记者 薛志伟

台胞简丞汉前些年一直很烦恼,2011年借给朋友36万元,结果到期对方却不还了。简丞汉不太愿意去法院起诉,担心自己不熟悉大陆的司法程序,自己费事又要不回钱,所以一直私下索要,结果拖了几年依然没有结果。

在厦门,像简丞汉一样为这类事情烦恼的台胞还真不少。据统计,目前在厦门投资办厂的台资企业达4000多家,约有12万台胞在厦门工作生活。他们中有近年来到大陆创业的台湾年轻人,也有改革开放之初就来厦门投资办厂的“老台商”。如此众多的台湾同胞在厦门生活,难免不遇上点事儿。

遇上事儿时,一旦发生法律纠纷,台胞们不少人会有类似简丞汉的顾虑。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给众多台商台胞提供公正便捷的法律服务,经过充分而又谨慎细致的筹划,2012年6月,厦门海沧区人民法院率先成立了全国首个涉台法庭,集中管辖厦门市一审涉台民商事、刑事、行政案件及厦台司法互助案件。对于广大台胞来说,这意味着不管哪种案件、不管在厦门哪个区发生的案件,只要是发生在厦门的纠纷都可以在海沧涉台法庭起诉。

尽管有了涉台法庭,简丞汉犹豫再三,还是没有走上法庭,因为他还有个深层的担忧,觉得大陆的法院会偏向大陆人,担心打官司得不到公正对待。

考虑到台胞的顾虑,海沧涉台法庭率先在全国首创台胞陪审员跨区域参审机制,聘任包括厦门市前后三任台商协会会长在内的37名台胞担任人民陪审员,通过“诉调对接”等方式,受理调解涉台法庭引导或委托的涉台民事纠纷,为台商台胞提供更加便捷的调解服务,也消除了台胞的顾虑。

台胞陪审员制度的推出,让简丞汉鼓起了打官司的勇气。今年1月18日,简丞汉正式向海沧区涉台法庭提起了诉讼。不过对于能不能要回属于自己的钱,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简丞汉直到法庭开庭之前心里还是没底。

3月31日上午10点,海沧区涉台法庭一审判决简丞汉胜诉,被告应归还本金及利息70多万元,全部诉讼费也由被告承担。听到这一判决,简丞汉非常激动。

“要不是有这么一个专门的涉台法庭,还有台胞陪审员,我就不会来打官司”。简丞汉激动地对记者说,“大陆的司法机关切实做到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简丞汉还说:“回去后我要把这次打官司的经历告诉更多的台湾乡亲,让大家不要有顾虑。特别要告诉那些年轻人,要让他们知道来大陆创业是有很好的法律保障的,不必有后顾之忧。”

简丞汉只是涉台法庭创新服务的万千受益者之一,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3月30日,海沧涉台法庭共受理各类涉台案件4752件,已结4262件。其中民商事案件3876件,占比约八成,调解撤诉2303件,调撤率达66.19%;刑事案件中,判处缓刑案件29件,台籍被告人缓刑适用率34.56%。涉台执行案件792件,结案699件。台胞陪审员已参与陪审案件371件,调解撤诉241件,涉案金额达6.6亿元。

在涉台法庭不断改进的同时,为了给台胞提供更加完善的司法服务,其他司法部门也在积极创新。从2013年1月起,海沧区人民检察院集中办理全市区级管辖的涉台案件的审查逮捕和审查起诉工作;2014年6月成立全国首个集中办理涉台案件的涉台检察室;2015年3月24日,海沧区涉台涉企调解中心、涉台涉企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2015年8月,涉台社区矫正中心在海沧区揭牌,海沧区因此成为全国第一个启动台籍社区服刑人员集中监管的先行区。至此,厦门市率先在全国形成了“一条龙”涉台司法服务机制,所有涉台纠纷从审查起诉、调解、审判到执行的整个流程都能提供专门的司法服务。

法学专家表示,涉台法庭集中管辖全市一审案件,有效避免了法律适用不统一和不同法院同案不同判等情况,有力排除了地方干扰,保证了案件质量,提高了诉讼效率,进而增进台胞对大陆法治环境的信任感。“一条龙”涉台司法服务机制的形成,更能为台胞提供完善的司法服务,消除台胞在大陆生活、创业的后顾之忧。整体司法环境的改善,将有利于提升厦门营商环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