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新消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4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掌握健康的“金钥匙”
佘 颖

目前,我国的健康养生产业得到政策鼓励和资本追捧。然而,健康养生市场也面临服务规范亟待完善、养生信息亟须优化等问题。因此,消费者要注意提高健康素养,提高辨别意识,相关部门也要注意运用互联网等新媒体加强联动监管

只要看看微信朋友圈转发的养生小贴士,数数海外代购的保健品种类,再跟公园里练拳舞剑的大爷大妈们聊聊就知道,健康养生市场真的火起来了。

然而,火热背后的隐忧不少。首先,是缺乏标准导致的服务不规范。以占养生市场商户一半的足疗行业为例,良子健身和富侨足道是国内最知名的企业,这两家的按摩师都只是经过公司内部培训,资质究竟如何外界无从得知。客户的体验很大程度决定于能不能遇到好技师。特别是高级技师和普通技师,都是企业内部评定,其水平难以保证。在各种点评网站上,也经常看到客户认为某个高级技师手法不好,还不如普通技师,不值得花那么多钱。

缺乏标准不只是影响服务体验,有时还会带来风险。推拿按摩是消费者最喜欢的养生项目之一。人体穴位、骨骼和经络很复杂,按摩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容易出现意外。但目前许多养生机构的按摩师也是内部培训,没有系统扎实的手上功夫,消费者的每一次按摩其实都是在冒险。曾经有消费者被上门按摩的按摩师按坏了腰,第二天被家人拉去医院治疗。

其次,各种养生信息充斥市场,真假难辨。医疗、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美容服务等虚假违法广告一直是我国广告业的“黑五类”,屡禁不止。如今,又从传统的报纸、电视、广播等领域转战到新媒体,每天在朋友圈转发的那些“养生必看”的文章,有许多就是变相广告。这些披着养生外衣的广告对于消费者尤其是老年消费者有着极强的迷惑性。如果只是单纯推销产品也就罢了,还有些不法商家借此欺骗消费者,给他们心理、身体和经济带来很大伤害。市场上还有一些不法商家打着养生讲座的旗号专门忽悠老年人,以赠送鸡蛋、面条、酱油等小物品进行诱惑,达到推销商品的目的。老人损失数千元、数万元甚至被气得进医院的报道时常见诸报端,给养生产业带来了负面影响。

当前,我国正在建设“健康中国”,由过去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更加注重预防为主和健康促进。健康养生产业正好能促进健康意识的养成,因此得到了政策鼓励和资本追捧。

然而,良莠不齐的健康养生产业还需要规范。比如,从事足疗、按摩、推拿的技师应该经过相关职业资格认证,而不是企业内部培训;企业在招聘员工时,要注意审查其是否具有相关资质,不能为了扩大业务忽略安全。相关部门也要注意运用互联网等新媒体加强联动监管,对新兴的微信广告、上门按摩APP加大监管力度。

同时,消费者也要注意提高健康素养,把健康的“金钥匙”掌握在自己手里。譬如,消费者生了病应该去正规医院就诊,保健养生也应到正规医院和机构去咨询,切不可有病乱投医,更不能轻信来路不明的网络医生和在养生讲座认识的“专家”;在通过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等媒体接触广告时,要提高辨别意识,不要轻信“治愈率100%”“特效药,一用就灵,无效退款”等承诺;在消费中遇到被欺骗的情况,要及时向当地有关行政部门投诉。

身体是事业的本钱,老百姓有时间、精力以及经济条件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是国家之福。希望全社会共同促进健康养生产业发展,通过全民健康助力全面小康。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