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媒体报道称从去年8月21日开始,工商总局商标局一个商标注册证都没发,而商标局的回应却是“没纸”。随后,国家工商总局紧急回应,表示是由于采购环节手续繁琐、部门衔接不畅等问题,导致商标注册证发放延误。目前,商标注册证用纸供应已经到位,3月28日开始加班加点印制发放,5月底前将把前期积压的商标注册证全部发放完毕。
应该说,工商总局的回应是及时的,还给出了明确的解决时间;也是诚恳的,不仅承诺将认真总结教训、优化流程、提高效率,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还就给商标注册人带来的不便表示诚挚的歉意。但是,这声道歉本来完全可以避免。没有及时拿到证,商标注册人和代理机构当然着急,但是真正让他们着急的是不知道究竟出了什么问题、何时能够解决问题,这是信息不透明带来的焦虑感。可惜的是,商标局闷头做事,工商总局不声不响,没有任何公开说明,直到被媒体捅出来,才赶紧把“纸已到位”“正在印制”的情况公之于众。
设想一下,如果商标局能够在发现商标注册证用纸短缺的时候就及时上报,请相关单位协调,就不会出现没有纸的尴尬;如果在用纸到位之后,通过网站或者商标注册机构告知商标注册人纸已到位,即将印制发放,请他们耐心等待,商标注册机构也不会急得找媒体爆料;哪怕是在加班加点印刷注册证之时,能够发一个通知,让商标注册人知道证件已经在印制当中,也不会出现后来的措手不及。
说到底,工商总局缺的不是纸,而是公开。
早在2010年,我国就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公开条例》,要求政府机关主动公开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信息。今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又联合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提出要推进行政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和结果公开,及时公开涉及公众利益的措施、及时回应社会的关切。
涉及全国数万乃至数十万商标注册人的注册证为何无法及时发放、怎么解决,显然属于应该公开的信息。但我国部分政府机构习惯了“低调”,觉得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在互联网时代,“低调”的习惯必须改,一切能够公开、应该公开的信息都要及时公开。希望工商总局和其他政府部门能够从这次缺纸事件中吸取教训,提高公开制度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真正做到让政务公开像扫二维码一样方便,用政府更大程度的公开透明赢得人民群众更多的理解、信任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