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4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确保三峡库区水长清
——来自重庆万州区、云阳县的报道
本报“探访长江经济带”重庆采访组
三峡大坝泄洪场景。
△ 重庆万州清漂队用辛勤汗水守护一江碧水。 (资料图片)

横跨重庆市、湖北省19个区县及重庆市主城7区的三峡库区是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的核心区,其中重庆段占库区整个库容的80%以上。

春意萌动时节,本报长江经济带重庆调研组来到地处三峡库区腹心的重庆万州区和云阳县。我们看到,一幅绿色发展的画卷正在这里不断延展铺陈,“守护好一库清水”正在成为自觉追求,“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正在成为普遍共识。确保库区水长清进入了机遇与挑战赛跑的崭新时期——

守护好一库清水是首要任务

“三峡库区的首要任务,就是守护好这一库清水”,这是记者在万州、云阳等地调研中听到最多的话

作为我国重要的战略性淡水资源库,三峡库区是沿江及北方缺水地区的主要水源保障之一,在长江生态链上的位置非同寻常。而同时,由于库区是三峡工程修建淹没形成,水库两岸山体下部长期处于浸泡之中,生态十分脆弱。

万州和云阳位于渝东北,处于库区的腹心,建设长江生态屏障的担子更重。因“万川毕汇”得名的万州,城区人口近百万,区内主河道长80.3公里,水环境保护任务非常艰巨。“七山一水二分田”的云阳县,拥有长江黄金水道68公里,不仅是人口大县、移民大县,也是生态涵养保护任务繁重的国家扶贫重点县。

在万州、在云阳,记者感到干部群众身上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

“今年初,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把长江环境保护提到了新高度。如果保护不好库区水,对自己交代不过去,对子孙后代也交代不过去。”重庆市委常委、万州区委书记王显刚表示;

“守护好两岸青山、一库碧水,既是党中央和重庆市委交办的重要任务,也是三峡后续工作的重要内容,更是保护金山银山的必由之路,我们责无旁贷、义无反顾。长江水从这儿流过去,水质一点都不能下降!”云阳县委书记张学锋说。

作为移民大区、大县,万州、云阳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民生任务特别繁重。没有一种担当和奉献精神,没有科学理念的指引,没有卓有成效的举措和办法,要保护好青山绿水是难以想象的。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这些年来,库区干部群众深入学习党中央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已渗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各环节,决不能为了短期发展而破坏生态环境已成共识。

近些年,万州、云阳等库区干部群众用改革创新的办法抓库区生态保护,在加强天空、森林、水源等“面上保护”上取得可喜的成绩。

万州、云阳等地纷纷划定生态“红线”,明确产业发展的环保硬约束,面上不搞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坚持“点上开发”,对污染大、能耗高、效益低的小水泥、小煤窑、小矿山等坚决淘汰。在环保投资上“不惜成本”。在生态保护面前,一切开发行为都要让步。比如,为做好工业水污染防治,近年来万州通过环保搬迁结合结构调整,关停了华森万元纸业等一批水污染严重的企业。

用改革创新的办法抓生态保护

为确保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安全,重庆在全市划分了五大功能区域,实施差异化环境保护

站在万州区长江南岸的毡帽山山顶,“高峡出平湖、碧水映青山”美景尽收眼底。

库区之美,美在山水,更美在生态。2015年,万州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4%,长江干流万州段水质保持在Ⅱ类,两岸森林覆盖率超62%。云阳长江干流生态屏障区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保持350天以上。

国务院三峡办的资料显示,整个三峡库区长江干流水质总体保持在Ⅱ、Ⅲ类水平;入库泥沙量明显下降,低于预期;库区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为确保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安全,重庆在全市划分了五大功能区域,实施差异化的环境保护政策,尤其是对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着重强化三峡库区水环境保护。

改革创新是取得成功的“制胜法宝”。库区的良好生态,从根子上说,离不开库区干部群众的那股敢闯敢试、勇于创新的劲头儿。

万州区立足城乡发展基础、现状和潜力差异,在细化主体功能规划上下功夫,规划具体到乡、到镇,几乎每块地都明确规定了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详细的功能规划,让生态环保有了科学的载体,自然就减轻了当地生态承载压力。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控”“蓄”“养”“防”四大“绝招”,有力地维护了当地水生态平衡,构建水生态安全保障体系。

云阳县正在加快建立完善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等一批制度。他们牢牢把握“五个决不能”底线,加快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实施环境保护五大行动,开展水、大气、噪声、土壤等十大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采访中记者得知,七八年前的三峡库区,也曾有过生活垃圾堆放江岸、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直排河沟的情形,如今库区所有县城都建成运行了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置场,一些人口集中的重点集镇环境面貌也有所改善。

重庆市环保局副巡视员曹巨辉介绍,着眼于三峡库区生态修复,重庆在“十二五”期间实施了1万多项水污染防治项目,治理水土流失8560平方公里,在全国率先实现乡镇环保机构全覆盖。

老百姓的日子要好,生态也要好,这对担负巨大移民安置任务的库区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为了解决发展与保护这个难题,万州、云阳等库区向绿色要生产力,依托生态这个“最大的资源”,走出了一条生态经济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路子。

栽培历史已有近4000年的万州古红橘,因为是世界上最大的红橘基因库而闻名中外。如今,绵延的古红橘林为长江三峡两岸筑起80多公里的绿色生态屏障,也为占后靠移民总数一半左右的10万多移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云阳发展绿色旅游,不仅让农户富起来,还保护了沿江环境。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重庆考察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在万州、云阳等地进一步引起强烈反响,一盘纵横捭阖的战略新棋局悄然展开。

深层次矛盾仍待破解

随着三峡库区生态建设持续推进,一些深层次矛盾也逐步显现,成为库区环境保护上台阶的“沟坎”

在生态建设方面,库区仍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点多,石漠化、消落区治理问题突出等现实难题。江水淹没对沿岸的侵蚀,水位的升降带动地下水的水位变动,导致岩土出现抗压强度降低、软化等现象。坡度小的消落区段,泥沙淤积严重。据测算,仅万州就有石漠化土地369.15平方公里,消落带面积23.4平方公里。

库区消落带的治理也是个棘手的难题。记者对此进行数次采访。消落带是指水库季节性水位涨落使库区被淹没土地周期性露出水面的区域,由于环境变化幅度大,植被系统缺乏,是一个敏感而脆弱的生态系统。比如,在万州、云阳三峡库区消落带,145米水位线以上近20米范围仍未找到合适的植物栽种。

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库区发展欠账较多,发展与保护的冲突在加大。三峡库区约35%的区县属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云阳县因兴建三峡工程,动迁人口超过17万,综合实物淹没指标占库区的八分之一。2010年以前的近20年,全县以移民工作为最大政治任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全国全市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十分繁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艰巨。

从调研的实际和各方的呼声看,确保库区水长清,仍需要从多方面进行破题。

比如,在全流域实行功能区战略。万州区常务副区长李中武呼吁,长江全流域都要切实把主体功能区政策落到实处,比如参照重庆做法,划分为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生态涵养发展区和生态保护发展区等功能区,严格按照功能规划来开展招商引资等工作。“如果上游也不搞、下游也不搞,光重庆一个地方搞,永葆一江清水很难!”他说。

又如,在长江沿线加快完善落实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三峡库区生态地位十分重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仅靠三峡库区自身的力量难以为继。只有让受益者付费、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让三峡库区从良好的生态环境中得到相应的收益,才能促进保护者和受益者良性互动,形成加强生态建设的正循环。张学锋建议,及时启动生态环境评估工作,对三峡库区生态贡献值进行测算,以此为依据进一步完善生态效益补偿政策,探索如何将三峡库区通过生态涵养形成的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产品进行交易,由受益地区给予相应补偿,让群众能从生态涵养中得到收益,建立三峡库区生态保护的长效机制。今年3月2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万州、云阳等地的干部群众纷纷表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见,关键是要落实、落实、再落实。

再比如,增加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支持力度。近年来,库区集中财力、物力,加快实施了一批生态建设工程和环保项目。但污水、垃圾处理等项目建成投用后,还会产生高昂的运行费用,实在难以承受。因此,调研中很多人都建议,应充分考虑库区区县的实际困难,进一步加大对库区生态环保项目建设和运行的投入。万州区发改委负责人提出,应建立健全生态涵养发展区专项资金,给予生态涵养发展区一般性转移支付特殊政策,增设对生态涵养区定向转移支付补助,着重突出转移支付资金引导企业对现有生产技术、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加强环保治理设施投入和建设,如将污水处理厂配套二三级管网建设、垃圾处理设施项目安全防护区内的搬迁,纳入有关专项规划,给予全额补助。

采访组成员:本报记者 丁 士 齐 平 冉瑞成 马志刚 陆 敏 吴陆牧

执笔:马志刚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