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4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安徽泗县:
发挥“乡贤”力量 建设现代乡村
本报记者 文 晶 通讯员 马远征

“刘老师,今天轮到您值班啦!俺家村南口那块地的事,多亏了您出面调解。”“没事,以后有什么不好解决的事,就来咱这‘调解室’,都是一个村的,啥事都能说好谈好。”这是记者近日在安徽泗县大庄镇沿河村采访时听到“乡贤”刘召明与村民的一段对话。

如今,在泗县农村,活跃着一批像刘召明一样的“乡贤”,他们用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和乡土情怀,传播着传统文化,感染、教化身边百姓,促进农村的稳定、和谐和文明,形成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

何谓“乡贤”?“乡贤”是本乡本土口碑好、有威信、被群众所尊重的贤人。建立在“乡贤”基础上的“乡贤文化”,就是这个地域历代名贤积淀下来的榜样文化、先进文化,是这个地域有激励作用的思想、信仰、价值的一种文化形态。

谈起泗县“乡贤”,还要从2014年10月说起。当时,安徽宿州市委书记张曙光正在扶贫联系点——泗县屏山镇彭鲍村驻村蹲点调研。在和村民打交道中,他发现这个村“乡贤文化”浓郁,于是建议建立“乡贤”阵地,让“乡贤”在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中大展身手。张曙光说:“要充分发挥乡贤在‘三农’工作和引领农村社会风气中的良好作用。特别要在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工作上,注重发挥乡贤作用,积聚力量,引领当地的良好社会风尚。”

随后,泗县第一个“乡贤志愿工作站”在彭鲍村开始了紧锣密鼓地筹备。彭鲍村8个自然村共4090人,18位村民提出个人申请,经过群众推荐和严格考核,最终确定毛玉华等6位“乡贤”,并向他们颁发聘用证书。

2015年2月25日,彭鲍村“乡贤志愿工作站”正式启用。6名“乡贤”年龄最大的70岁、最小的50岁,其中有4名党员。本着“乡贤”助和谐、“乡贤”为民生、“乡贤”督效能的宗旨,除了调解邻里纠纷外,彭鲍村“乡贤”们还三天两头地宣传民生工程、平安创建等政策,接受百姓咨询,反映群众心声。在彭鲍村经验的基础上,2015年5月,泗县在全县171个行政村全面推行建设“乡贤志愿工作站”。

“乡贤”们从传统“老理儿”出发,从家庭亲情入手,凭借长辈身份和道德威望,用老百姓的“法儿”平老百姓的“事儿”,减少了社会不安定因素,成为乡村治理的重要力量。

曾在一所村小学任校长,从事40多年教育工作的刘召明是大庄镇沿河村的“乡贤”。去年以来,他把对家乡的一片赤诚投入到促进村民和谐团结和维护村容村貌上来。村里大部分中年人和年轻人都是他的学生,他利用自己这一独特的身份,多次调解化解了邻里之间矛盾。今年年初,该村姚姓村民和刘姓村民因为土地问题,发生了争执。刘召明得知后,主动上门调解,最终使之握手言和。为维护好村容环境,他还义务做起了村容环境卫生“宣传员”。刘召明说:“这两年政府在农村环境治理方面投入不少钱,现在村里的垃圾少了,河沟也干净了,我们有义务维护好。”

在推动重大决策公开方面,村里还邀请“乡贤”参与,讨论涉及村庄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决策,反映村民利益诉求,提出意见建议,促进决策公正公平。刘圩镇秦场村村民说,“乡贤”王振龄就像“纪委书记”,代表他们监督村干部,维护村民的权益。

为完善乡村基层现代治理体系,泗县还积极完善“乡贤志愿工作站”的管理体制——注重教育培训,以乡镇为单位,邀请农村问题专家、司法从业人员和优秀基层干部,重点就“三农”系列方针政策、重要法律法规、农村工作方式方法等问题,对乡贤志愿者进行不少于一周的岗前专题培训,切实提升乡贤志愿者履职能力。

如今,像刘召明、王振龄这样的“乡贤”,泗县171个村共有1056名,他们发挥地缘、人缘、亲缘优势和道德力量,为农村扶贫开发建言献策。截至去年底,全县乡贤志愿工作站累计宣传各项政策3650余次,调解各种矛盾纠纷1600余起,化解信访案件230多件,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和群众满意率达95%以上,有力地促进了乡村社会和谐稳定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扎根。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