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环球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3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创新照亮亚洲经济光明前景
□ 谭 亚

亚洲经济快速发展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成为引领全球经济走出低迷的重要引擎。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东亚及太平洋地区、南亚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经济的比重由1978年的20.04%增至2014年的30.88%。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15年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增速高于世界平均增速一倍。

然而,世界上也有一些人对亚洲的快速发展的可持续性持怀疑态度,理由之一就是亚洲不擅创新,经济结构难以改善。上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克鲁格曼曾撰文指出,亚洲经济缺乏创新活力,增长靠的是资本、劳动力的投入而非效率的突破。这种投入驱动型的增长方式无法突破“收益递减”规律。在资本回报率下降的同时,资本需求增高就会推动资产价格虚增,进而产生资本市场泡沫和金融危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部分印证了克鲁格曼的预言。当前,国际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一些人又重拾旧论,预言国际金融危机将继美国、欧洲之后,传导至亚洲,引发新一轮亚洲金融危机。但这种观点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相比20年前,亚洲经济的体质、效率、结构以及金融稳定性显著增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亚洲国家愈发重视通过技术创新来促进生产效率提升、经济结构改善、供给模式改革。

据统计,过去20年,亚洲国家和地区的研发投入已超过欧洲和美国。2015年,彭博社以研发经费、制造能力、高科技密集度、研究人员密集度、高等教育率和专利活动等为指标,衡量全球215个国家和地区的创新能力,共有7个亚洲国家和地区进入前50名。汤森路透公司根据专利总量、专利授权成功率、专利组合全球覆盖率以及专利引用率评选出2015年全球最具创新力的100强企业,亚洲共有44家机构上榜。随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亚洲日益成为引领全球创新的领跑者。

当今世界“第四次科技革命”呼之欲出,面对经济结构性转型,亚洲国家将科技创新视为突破增长桎梏、谋求未来长远发展的关键。中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战略,电子商务、互联网医疗、交通互联等新业态呈现井喷式发展,一些新兴的创新载体,如电商平台、众创空间、新型孵化器、转化基地等大量涌现。韩国2014年出台“制造业创新3.0战略”,并进一步细化完善,形成了实施方案。新加坡推出第六个科技规划“研究、创新与企业2020”(RIE2020)。印度于2014年提出“印度制造”战略后,又出台“数字印度”及“创业印度”等配套举措,强调创新和研发。基于最新的战略,未来5年,这些国家将通过加强对创新机制、体制建设与保障、扶持对以信息技术为引领的跨领域创新、加大政府与企业投入等手段进一步深化国内创新,以提振经济、推动经济转型。

亚洲国家正努力开拓符合自身发展特点与需求的创新道路。中国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基于转型发展需要和国内创新潜力提出的重大战略,不断优化创新环境,激发蕴藏在民间的无穷智慧和创造力。亚洲国家创新政策侧重处理好政企关系,构建协同互助的产学研合作体系,促进创新成果转化,推动解决创业、就业等现实问题。目前,中国、韩国、新加坡等国形成了一套由政府、企业、院校、研究机构、融资平台等要素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以印度为代表的一些国家结合自身需求,在研究机构、人才培养、商业等领域推行“节俭式创新”,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实现产品价值的提高。符合自身特点的创新道路能够有效改善亚洲地区中小企业活力不足等问题,促进各国经济可持续增长,从而提供大规模就业机会。

亚洲创新方兴未艾,为亚洲乃至世界的繁荣带来无限动力。在迈向创新的发展之路上,各国还会遇到很多挑战和困难,需要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更应加强亚洲国家之间的创新合作,以创新促改革、促合作,为发展注入生生不息的活力。今天的亚洲,正在用创新点燃新的希望,用创新照亮发展的光明前景。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