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民生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3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金融服务送基层
本报记者 石 伟

弯弯的山路上,福建省邮储银行霞浦县支行的信贷客户经理蒋振虹和同事们正在匆匆赶路,目的地是青山村青山59号的大黄鱼养殖专业户林彦勇家。

“林彦勇从2000年开始养殖大黄鱼,是溪南镇的养殖大户。但他和其他养殖户都面临一个问题:大黄鱼养殖资金需求量大,季节性强,而渔民普遍缺乏顺畅便捷的融资渠道,经常为钱着急。2008年邮储银行开始办理小额贷款业务,经过我们的宣传推广,林彦勇和一些渔民成了我们的第一批客户。”蒋振虹说,2009年6月,溪南镇白沙角海域暴发了大规模黄鱼白点病。3天时间里有4000吨大黄鱼死亡,这个产量约占福建全省当年大黄鱼产量的8%。林彦勇也损失惨重,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万元。

“这个时候,渔民最需要的是足额的周转资金。银行要当雪中送炭的人,不能做釜底抽薪的事。”蒋振虹说,他们对受灾户进行了摸底和分析,认为如果有资金保障,大多数养殖户有能力挺过这次灾难。他们由此制定了对受灾户不催收、不逼债,对有需求的养殖户再续贷的措施。最终,80%的受灾户通过续贷再生产度过了这次危机。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蒋振虹和同事抵达了林彦勇的养殖基地。

“蒋经理他们的服务没的说,只要养殖户有需要,一个电话他们就会出现。”林彦勇告诉随行记者,2013年,林彦勇以房产抵押个人商务贷款的方式在邮储银行办理了贷款,主要用于养殖海参和鲍鱼。由于缺乏经验,加上鲍鱼价格低迷、海参成活率较低,投入的资金一年就损失了近50万元。到2014年末,正是新一年海参投产旺季,林彦勇因缺少资金再一次来到银行求援。信贷员在分析了林彦勇的情况后,建议他申请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贷款并获得通过。有了资金保障和精心养殖,到2015年底,林彦勇的海产品获得大丰收:海参57万粒,大黄鱼40万尾,年营业收入765万元,净收入130万元。

霞浦是福建东部重要的海洋县,海水养殖和捕捞量位列宁德各县(市)之首。2008年邮储银行霞浦县支行成立伊始,便开始走访当地养殖户。他们发现当地群众对养殖业投资的热情很高,但都遇到过资金瓶颈。“渔民要贷款太难了。”霞浦县仙东村村民主任曾成灼说,“这几年紫菜、海带行情好,但没有资金都是白搭”。虽然养殖户对资金的单笔需求量并不大,但由于抵押物的限制,个体渔民往往贷不到款。邮储银行为此派出信贷员到渔村逐户了解养殖户情况,通过为信用村信用户优先放款、优先提升额度等方式,帮助急需资金的渔民发展生产。

赵彦龙是霞浦县池澳村的海带养殖户,养了10亩海带。这个村距离县城几十公里,来回一趟需要6个小时。“过去申请贷款从报送材料到放款都要1周左右,现在我只要把材料准备好,打个电话到银行,信贷员就会拿着电脑到我家里来调查,最快当天晚上钱就能到账”。

霞浦县的乡镇呈条状沿海岸线分布,城区到乡镇来回少则一两个小时,多则七八个小时。按照传统模式,一笔贷款申办需历经7个流程,客户需多次往返银行,在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贷款慢”成为困扰渔民的难题。“这种情况逼得我们必须把信贷员放到一线,把服务延伸到最基层。”邮储银行霞浦县支行行长说,2014年8月,霞浦县支行试点推出了小额信贷“移动展业”业务。信贷员只需一台移动智能终端PAD,就能在客户家中完成现场调查、实地拍照、建档等工作,通过3G网完成后台实时在线审批后,平均放款时间只要两天。这种“互联网金融”一下子激活了渔民的贷款热情和生产积极性,解决了多数银行贷款业务进不来村、入不了户的问题。这项业务开展以来,邮储银行霞浦县支行已经成功对近千位客户进行放款,放款金额近亿元。

“福建海岸线长度和海域面积均居全国前列,‘蓝色金融’是具有邮储银行特色的金融品牌。这些年邮储银行借助自身点多面广、网点密集的优势,把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最基层,延伸到最需要的渔民和养殖户家里,这种入户又入心的服务既为渔民化解了贷款之难,也给银行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邮储银行福建省分行行长路文斌告诉记者,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特色服务,2015年,该行实现收入同比增幅13.97%,利润同比增幅9.12%。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