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广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3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哈尔滨:产业强市提速增效
哈尔滨多年积累形成了谱系最完整、产业最集中的燃气轮机集约发展新格局。图为哈电集团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公司生产现场。
图为黑龙江第一个机器人产业园区落户哈尔滨哈南工业新城。
图为哈尔滨投资超百亿项目华南城效果图。
图为哈尔滨一家孩子们喜欢光顾的机器人餐厅。
图为哈尔滨工程大学技术人员在调试多足机器人。
图为哈尔滨投资超百亿项目万达文化旅游城效果图。

开创产业发展提速增效新局面

回望过去五年,哈尔滨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凝神聚力抓产业上项目、促改革扩开放,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大关,达到5750亿元,同比增长7.1%,财政预算收入增加到407.7亿元,年均增长11.4%,增速连续三年居东北四个副省级城市之首。累计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677亿元,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3651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时期的2.7倍和2.1倍,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提升,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2015年哈尔滨全年新开复工2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1030个,其中新开工531个,完成投资900亿元。新签约产业项目525个,实际使用内资1998.3亿元、外资29.9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9%和10%。“十二五”时期,哈尔滨累计开工建设2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2671个,完成投资4702亿元,建成投产1744个,新增销售收入1900亿元以上、利税超过200亿元,华南城、万达文旅城等百亿元项目达到10个,凯斯纽荷兰、百事可乐等落户哈尔滨市的世界500强企业已达38户,书写了哈尔滨产业项目建设史上的新篇章。

持续推动产业升级。全市重点推进的通联新能源客车、万鑫石墨园等200个工业项目和107个服务业项目进展顺利,哈飞通用直升机、航天海鹰3D打印等50个高端制造业项目建成投产,永泰城、枫叶小镇奥特莱斯、凯宾斯基酒店等大型服务业项目开业运营,有力地提升了哈尔滨市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工业结构持续调整优化,哈飞福特汽车、中船重工燃气轮机等一批高端装备制造项目相继开工建设,食品工业产值由729亿元提高到1544.9亿元,成为哈尔滨市首个超千亿元产业。旅游总收入由381.5亿元提高到907.9亿元,冰雪节、迷人的哈尔滨之夏等系列品牌活动精彩纷呈,冰城夏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旅游业发展进入历史最好时期。

持续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推进国家首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建设,启动实施科技创业三年行动计划,新增科技型中小微企业822户、销售收入超过500万元的142户。中国农科院主食加工技术研究院建成投用,哈工大焊接集团、哈船动力等高新技术企业成功运营,开辟了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新路径。科技和产业加速融合,与哈工大、中科院等携手创建的六大平台累计转化重大科技成果1962个,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432家,科技引领、创新发展的热潮正在哈尔滨蓬勃兴起、涌动奔流。

持续集聚产业发展要素。哈尔滨股权交易中心投入使用,威帝电子、奥瑞德、中飞新技术成功上市,利用资本市场助推产业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哈尔滨松北科技创新城、哈南工业新城、哈东现代物流产业带和哈西地区快速崛起,“一江居中、两岸繁荣”发展格局基本形成。综合保税区已进入围网建设阶段,在白俄罗斯规划建设的中白工业园哈尔滨园为企业进入欧洲市场创造了条件。累计完成进出口总值245亿美元,是“十一五”时期的1.5倍,对欧美俄日韩等地区贸易额大幅提升,构建了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新兴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4.4%提高到6.4%,成为新的支柱产业,新设立创业投资引导资金成功撬动各类基金30亿元,在2003—2011年仅有2家企业上市的情况下,近4年来新上市、挂牌企业38家,金融支撑实体经济能力进一步增强。

持续实施产业强县。哈尔滨围绕发展特色县域经济,新建续建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46个,完成投资120亿元,奥瑞德四期、东方农业科技园等70个项目建成投产,巴彦工业园晋升为省级开发区,县域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市比重达34%。

哈尔滨新区,将成为未来哈尔滨发展新引擎

日前,国家作出《关于同意设立哈尔滨新区的批复》,同意设立哈尔滨新区。这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后国家批复的首个国家新区,也是我国仅有的以对俄合作为主题的国家新区和最北部的国家新区,是国家实施新一轮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举措和战略支点。

哈尔滨新区包括哈尔滨市松北区、呼兰区、平房区的部分区域,规划面积493平方公里。要把建设好哈尔滨新区作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新一轮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要举措,积极扩大面向东北亚开放合作,探索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的新路径,为促进黑龙江经济发展和东北地区全面振兴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不能用老体制建新区,要做好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用全新体制机制高标准建设哈尔滨新区。”哈尔滨市政府提出,哈尔滨新区是我国仅有的以对俄合作为主题的国家新区和最北部的国家新区,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先试优势将全面释放,产业集聚高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将全面增强,这是哈尔滨发展的难得机遇和强大动力,要举全市之力,全力以赴把新区建成东北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示范区和特色国际文化旅游聚集区,在推动龙江发展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当前要做好顶层设计,紧密结合哈尔滨市实际,邀请具有国际视野、高水平的规划设计团队加盟,做好新区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新区要有新理念、新任务、新举措、新机制,赋予新区建设新内涵,培育发展新动能。要充分发挥对俄合作中心城市和文化旅游产业的比较优势,在新区建设中走出新路子、形成新特色。要抓住哈尔滨新区和“龙江丝路带”建设机遇,切实发挥黑龙江、哈尔滨对外开放重要门户和枢纽作用。重点要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国际金融、现代物流等高端现代服务业,提高支撑开放发展的能力。

工业投资圆满收官,排名晋位升级

2015年哈尔滨市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730.3亿元,同比增长15.1%。其中制造业投资保持高速增长,比2014年提高7.1个百分点,四大主导产业中装备、食品和石化三个行业均实现增长,医药行业投资下降。消费品产业完成投资191.2亿元,技术改造投资超过工业投资的半壁江山,占工业投资的70.3%,同比增长48.9%。民间经济投资1575.4亿元,占全市工业投资九成以上,达到91.0%。工业投资总量在副省级城市中排名实现晋位升级,位居第6位。总体看,2015全年工业投资圆满收官,超额完成了预期目标。2016年将重点推进哈尔滨市100个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大项目建设,全力做好工业大项目谋划、储备及开工前准备工作。

供给侧改革带动结构调整,增强产业支撑力

前瞻2016,哈尔滨已制定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市属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5%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

2016年哈尔滨将牢牢扭住产业建设这一牵动经济发展全局的“牛鼻子”,以供给侧改革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切实增强经济稳增长的产业支撑力和带动力。启动100个5000万以上工业项目,不断提升全市工业的整体实力,确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千亿元。依托农产品质量和“寒地黑土”品牌优势,加快推进雀巢奶粉、宾西牛业等项目建设。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为牵动,抓好哈南机器人、东安铝镁合金铸造等30个亿元以上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哈尔滨创新型金融示范区等功能区建设。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抓好华南城对俄经贸物流园、传化智能公路港等项目建设。抓好国际农博中心、HBP企业总部基地等项目建设。推进养生度假、健康和候鸟式养老等业态发展。推动旅游文化时尚产业融合发展,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增长14%以上,成为哈尔滨市又一个千亿级产业。要开展精准式招商,力争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00个,实际使用外资、内资分别增长7%和10%左右。经开区重点加快50个产业项目建设。高新区突出抓好清华万博等10个专业化园区建设,集聚中小微科技企业超过1500家。力争通河、延寿工业园晋升为省级开发区,推动中船重工燃气轮机、通联新能源客车等项目建成投产,确保哈飞福特新车顺利下线,实现装备制造业产值突破千亿元。推进乐泰药业、万鑫石墨等项目建设,打造千亿级新兴产业板块。重点产业项目扶持资金提高到25亿元。重点抓好100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和100个5亿元以上园区基础设施及服务业等重大项目。坚持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加快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创新与创业相互促进,增创区域竞争新优势。启动哈工大市校科技合作第二轮试点。在特种作业机器人、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实施一批重大攻关项目,在引领智能制造、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等科技研发上取得新进展。以哈工大市校科技合作第二轮试点为牵动,探索建立科技成果转化股权激励机制。设立1亿元人才引进资金且上不封顶。加快建立丝路科技合作基地战略联盟,组建哈尔滨国际科技合作联合创新中心。充分用好1亿元且上不封顶的人才引进资金,吸引更多高层次紧缺实用人才集聚。不断完善科技企业孵化体系,推广创业社区、创客空间、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力争新增在孵企业300家以上。制定实施2020“互联网+”哈尔滨行动方案,率先在“互联网+”领域推出一批示范项目。力争全年科技成果落地转化300项。全年新增小微企业1.6万户,营业收入增长20%以上。

新理念引领新发展,“十三五”再扬帆

“十三五”时期哈尔滨市坚决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完善体制机制,着力推进结构调整,着力鼓励创新创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今后五年哈尔滨市发展的目标要求: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6.5%。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中高端制造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水平进一步提高,创新和开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明显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贫困县全部摘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市人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各方面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开放程度不断扩大,发展动力活力全面增强。

“十三五”期间,哈尔滨加快实施机器人产业园、3D打印、中船重工燃气轮机、大飞机拆解、哈飞福特汽车、万鑫石墨、新能源汽车等一批制造业重大项目,推动食品、高端装备制造、石化等优势产业,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迅速发展壮大,建设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围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实施万达文旅城、传化智能公路港、哈尔滨农业博览中心、恒泰集团文化云商产业城、盛恒基大型医疗养老健康产业综合体项目等一批投资百亿、十亿元以上重大服务业项目,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转变,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加快将哈尔滨市打造成为冰城夏都国际旅游文化名城、东北亚区域重要的金融中心、物流中心、商务会展中心、商贸中心,国家重要的大健康服务基地。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5%,金融、科技服务、旅游、文化等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5%以上。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