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办火车票代售点可是个好“差事”,风险不高、利润稳定。尤其是过年过节时,为了一张浅粉色的回乡火车票,着急回家的人们都会耐心地在各火车票代售点排队等待,场景十分火爆。
2011年“12306”铁路售票网站的“横空出世”,改变了这一切。网络售票极大地方便了百姓购票,火车站售票大厅的排队“长龙”也就此消失了。而作为火车售票系统在市区和基层的延伸,代售点的落寞也成为必然。如今在大城市中火车票代售点,门庭冷清,甚至一些代售点早已关门闭户、改弦更张了。
当然,情况也不都是这样。
为方便旅客就近购票,近期成都铁路局在现有1300余个火车票代售点的基础上,再审核增办了21个客票代售点。其中,新开并投用的乡村一级代售点已有528处。还正逐步在劳务输出重点地区的乡镇区域增建客票代售点。
广铁集团也是如此,他们大力实施“代售点下乡镇”战略,这两年火车票代售点不降反增,实现了湘粤两省所有乡镇全覆盖。
为何城市乡镇景象差异如此之大?这是城乡发展差异所决定的。
在城市,网络的普及率较高,网络售票、电话售票的使用率也相对较高。加上百姓出行至火车站也较为方便,人们已经习惯了网上买票,车站取票的模式。
但对于乡镇来说,网络的普及不及城市,许多人还不会或者不习惯使用网络买票,仍然习惯于实体购票。同时,即便网上买了票,取票也不是很方便。以珠三角为例,对于遍布珠三角各地的上千万外来务工人员来说,厂区偏远、时间紧张等原因使他们网络或电话订票后很难取票。许多乡镇特别是人口密集的农村没有火车站,当地群众只有到相距数十里甚至上百里的县市区或火车站去买票取票。因此,乡镇一级是非常需要代售点的。
正因如此,大城市火车票代售点数量正在逐步减少,且呈加速趋势,仍然在坚持开办的代售点也在加快转型中,试图拓展业务以谋求出路。如南昌市正在考虑依托现有代售点代售业务实现转型发展,即建立集客票代理、铁路乘客人身意外保险、交通票务销售、零散货物办理、旅游揽客为一体的综合门店。
而广布在乡村小镇的代售点目前还有存在的必要性,随着铁路运力的增加、线路的不断增多还有必要进一步增加密度,以方便偏远地区的百姓购票。
不过,从长远来看,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和互联网的普及发展,加上铁路票据电子化的发展,火车代售点的功能将逐步被替代,最终像“排队购票长龙”一样消失,成为我国铁路发展的一个历史见证者,见证我国社会发展的进步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