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16年2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基层,触摸中国经济的温度
——经济日报社“新春走基层”大型采访活动综述
本报记者 王 晋 熊 丽

踏着未融的积雪,冒着凛冽的寒风,《经济日报》记者在这个新春再次出发!

从北国林海到江南水乡,从青藏高原到东部沿海,经济日报社编委会领导与近百位记者一起,走进基层,走进一线,走近群众,倾听心声。访农户、进社区、下厂矿、看企业,新春期间共发回五百余篇来自一线的报道、微博、图片和视频。

寒冷中孕育着暖暖的春意。

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内外高度关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成效,关注中国新旧动力转换的进展。新春走基层,我们不仅分享火热的生活场景,传递一线职工坚守岗位的力量,更重要的是,看到了各地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努力和实践,看到了基层干部群众的创新与创造,触摸到了中国经济的温度,感受到了中国经济的脉动。

这温度,来自中国经济发展的脉动。面对困难,各地不等不靠,积极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着力推进改革,培育发展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

在内蒙古自治区,茫茫大兴安岭,积雪盈尺。在只有6户人家的冷极村,室外温度超过零下40摄氏度,家家房前的红灯笼格外喜庆。记者发现,重新审视自身的资源优势,大兴安岭人认识到,如果说前辈的贡献是开发森林,这一代的责任就是守好森林,尊重大兴安岭,敬畏大兴安岭,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

在北京,时值隆冬,京郊密云古北水镇依旧热气腾腾。依托文化休闲和民俗旅游产业,这个山沟里的“江南”小镇聚了人气、富了百姓,还带旺了附近的沟域经济。通过调研,记者感受到块状经济正在兴起,以特色小镇为核心,以点、线、面结合的布局方式,联结起周边村庄的分散地块,逐步勾勒出层次分明、生机勃勃的生态环境、产业链条和成长空间。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政府怎么做?企业怎么干?机遇怎么抓?在山东这个工业大省,转型升级的“新招”开始发挥作用。潍坊市委市政府在关停并转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同时,加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烟台市通过“拓开去、走出去、做上去”,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感觉“这个冬天不太冷”;威海市抓住中韩自贸区建设东风,致力于在新一轮对外开放中获得先机。

新的希望正在萌生。

区域协调发展活力涌动。随着与北京携手赢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塞外山城”张家口开始走上世界舞台。2016年,该市提出确保实现725个贫困村、25万贫困人口脱贫。当地人“补考”与“赶考”同时发力,扶贫开发工作将高点起步,做向实处。

企业结构调整加快步伐。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晓波告诉记者,国务院下发的《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令深处寒冬的钢铁业嗅到了春天的气息。兼并重组后的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如意纺织有限公司,发力自主创新,订单排到了今年5月。

消费市场延续红火势头。在南京,众彩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内外一片红火。在北京,超市发清河店找准定位,做居民“一公里生活圈”的服务员,受到顾客欢迎。在拉萨,智昭净土农业科技示范中心内人头攒动,市民在这里体验采摘和种植的快乐。

中国风采赢得世界赞誉。在乌兹别克斯坦、比利时、马其顿、老挝、印尼、塞内加尔、匈牙利等国家,《经济日报》记者发现全球喜过“中国年”,不少中国驻外企业的干部职工坚守岗位,用自己的劳动为祖国增光。中铁隧道集团安格连卡姆奇克铁路隧道施工现场,千余名中国员工坚守岗位,用“中国造”展现中国风采和中国精神。

这温度,来自基层干部群众的“精气神”。区域协调、城镇化建设、创业创新、简政放权、“互联网+”,为人们实现梦想提供了力量

人勤春来早。正月初四,太行山深处的河北涉县关防乡十里八村还沉浸在浓浓的年味儿中,但大喇叭一响,村民们便“披挂上阵”,手拿铁镐、铁锨、钢钎,用修路的方式过一个充实的新年。

美丽乡村迈上小康路。贵州安顺平坝区夏云镇小河湾村,这个苗族村寨让城里人找回了儿时记忆;海南三亚市中廖村,古色古香的农家住宅随处可见;山东邹城市香城镇石鼓墩村里,花鼓戏传人张广琪唱起来,“党的政策真是好,美丽乡村多美妙,建设石鼓新农村,石鼓人民乐陶陶……”

大众创业演绎精彩人生。湖北大学植物遗传专业硕士蔡明锋夫妻在江西龙南县桃江乡水西坝村建起了生态果蔬种植基地。农民工李平夫妇在江苏省江阴市周庄镇开了超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给创业者减负,让他们后顾无忧。

“互联网+”带来新活力。全聚德积极应变,运用大数据对菜单删繁就简,老字号焕发新生机。圆通公司快递员王鹏飞全年送了1万多单快递,他感受到现在年轻人的网购越来越火。

平凡人的奉献让人动容。湖南常德市桃源县杨溪桥乡芦家坪村,谢运堂一家祖孙三代38年如一日接力护线。走在弯弯山路上,记者听到了他们默默守护国家财产、保护发展命脉的故事。

民族团结温暖人心。今年除夕也是藏历新年“古突之夜”,记者看到,许多人家的年夜饭有饺子也有藏族传统食品“古突”,藏汉文化融合体现在很多细节。

这温度,来自千家万户的温暖感受。补短板、兜底线,民生保障网越织越密,广大人民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

城镇棚户区改造让更多家庭从“忧居”变“宜居”。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北梁新区南二社区张惠琴一家告别住了30多年的漏风漏雨的老北梁棚户区,搬进了新居。她说,“如果没有棚改的好政策,我这辈子都住不上这么好的房子,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党和政府”。

精准扶贫出实招、下实功、见实效。海拔800米山上的重庆丰都县回龙村去年实现了整村脱贫——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0年的不足2000元增加到5000多元。江西省贵溪市樟坪畲族乡村民兰瑞林一家吃过年夜饭后,一起“烧旺火”,这温暖让他们对未来充满憧憬。

地震灾区焕发新面貌。寒冬腊月的雅安地震灾区,处处可见乔迁新居的村民们。曾经的废墟成为记忆,整洁的马路、明亮的新房、干净的院落是新风景。震中龙门乡青龙场村村民王建云计划将自家底楼装修为茶馆,期待日子越过越红火。

公共服务送到家门口。正月初四,青岛市城阳区夏庄街道马家台社区的杨志永老两口早早来到社区文化中心扭秧歌。他们说,“文化中心有个老年大学,让俺们这些老头子老太太的日子一下子充实起来了,越过越快活!”

这温度,让记者收获感动、力量和有深度、有温度的作品。广博的基层是根,走在基层、扎根大地,为新闻工作者的成长提供不竭动力

走基层,让我们收获颇丰。新春走基层,与基层干部群众交朋友,记者实现了新闻业务与思想作风的“双丰收”。走下去,走进去,就会发现各地的创新亮点星罗棋布,就会被基层干部群众的“精气神”所鼓舞。

“贴近火热的一线,扎根深厚的大地,感受中国社会最真实的温度,记录建设一线最美丽的风景,触碰基层群众最质朴的情感,让更多的人因此看清漫漫前行路,从中汲取满满正能量,这是一名新闻工作者应有的情怀。”记者胡文鹏说,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异常复杂,但最基层的人们用自己的行动给出了答案。“只要他们火热,中国经济便不会趋冷;只要他们向上,中国经济便不会向下。”

春节是万家团聚的日子,但有很多普通劳动者默默坚守岗位。普通人的坚守与执著,深深打动了记者袁勇。他说,“他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主角,演绎着属于自己的故事,他们是中国经济别样的温度计”。

记者代玲在西藏度过了好几个春节。她说,这是记者最辛苦的时刻,同时也是最难忘的时刻。“看着一张张幸福的笑脸,深入一个个和睦的家庭,蹲点一个个美丽的乡村,我仿佛看到了雪域高原正在祖国大家庭的怀抱中快速发展,感受到中国梦正在一天天变为现实。”

“要想写出好报道,就必须到条件艰苦的地方去、到平凡普通的群众中去、到紧张火热的生产一线去。”记者乔金亮认为,在中国的每个角落,每天都有精彩的故事在发生。记者要始终牢记“脚底板下出新闻”的真谛,延续走基层的工作态度和精神。

采写基层故事,倾听百姓心声,我们有一个最深的感受:当前的中国经济,困难客观存在,希望充满原野!只要保持一股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激发活力,抓住机遇,就一定有光明前景。

从这个春天出发,我们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充满信心。从这个春天出发,我们将带着新的责任和使命,记录那些梦想路上拼搏的故事,讴歌那些在平凡岗位上作出不凡贡献的人们,用我们的报道为伟大祖国的前行点赞。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