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周期很长,要想在林业科研上有所创新,第一要深入生产实践,发现问题,找准生产上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第二要有一个固定的创新平台;第三要脚踏实地;第四要将科研工作与当地需求紧密结合。”
针对红树林生态恢复中存在的问题,廖宝文在国内外首次开展速生红树林植物生态控制互花米草的研究,实现了红树林的大面积恢复与重建,在控制互花米草再生与蔓延上成效显著,攻克了互花米草入侵控制国际性难题;成功研制出适用于潮间滩涂育苗造林的红树林微胶囊菌肥,显著提高苗木生长量与抗逆性,为突破红树林造林成活率低的技术瓶颈提供了新技术;系统研究滩涂后缘主要半红树植物的物候、育苗及造林技术,提升了其生态防护功能。获发明专利2项,发表学术论文85篇,出版专著2部,制订行业标准2个。在华南沿海建立试验示范林11处,大量辐射推广,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