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自主创新年度报告甘肃篇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2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技创新引领新跨越
甘肃省首届工业设计大赛现场,观众在展台前驻足。 本报记者 陈发明摄

一、要素投入及主要科技产出指标

1、全社会研发经费

全省R&D经费投入从2011年的48.53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76.9亿元,年均增长16.58%。

2、全社会研发全时人员数、每万名就业人员的研发人员比例

2011年至2014年全省R&D人员增幅为8.94%,2014年达到41135人年,万人研发人员投入为10.5人年。

3、专利授权量及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

专利授权6912件,同比增长35.6%;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59件。

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主要指标

1、重大项目

2015年,甘肃7项重大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登记省级科技成果819项。争取国家科技计划项目688项,资金10.39亿元。

2、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截至2015年,省内各类研发平台达到575个,拥有国家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8个、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部级重点实验室29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0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0个、行业技术创新平台16个,中试基地8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8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23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13个。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产学研耦合度从19.2%增长到33.5%。区域创新体系中心环节建设有较大突破,兰州入选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武威、金昌积极建设省级创新型试点城市。

3、开放合作与人才引进

中国—马来西亚清真食品国家联合实验室落户甘肃,并牵头成立中国清真食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立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穆斯林国家技术合作大平台。中国—巴基斯坦农业生物质能源技术研发与示范联合中心已获得科技部立项支持。支持兰州大学与以色列农业研究组织建立联合研究中心,兰州理工大学与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开展镁基复合材料棒材电化学冷拉拔技术的合作研发。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分中心、北京大学技术转移甘肃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技术转移甘肃中心落户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

4、政策保障

制定了《关于改进加强省级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办法》,围绕创新链配置省财政科技资源,优化整合省级各类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设置,逐步形成“4+2”的省级科技计划体系,即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与转化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基地和人才专项等4项与国家对应的科技计划,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专项、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科技专项等2项突出甘肃特色的科技专项,使科研项目和资金配置更加聚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

三、重点领域成果与成效

1、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强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36亿元。

2、科技支撑新农村建设

“十二五”期间,甘肃积极探索科技支撑贫困地区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整合1亿元资金,在58个贫困县(市、区)和17个插花型贫困县组织实施“一县一项目一产业”科技惠民示范工程项目,在基层示范应用了一批综合集成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有效带动了贫困地区农民致富和财政增收。培育了40个省级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团队和创业链,建立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234个、科技特派员产业链4个,近万名科技特派员遍布86个县(市、区)。

3、民生科技领域

实施了“康县多元产业培育及新农村建设示范”“热电气联供系统在古浪县农牧业生产中的示范应用”“正宁县苹果产业培育与科技精准扶贫试点建设”民生科技项目。注重科技创新服务社会民生,组织实施了62项省级重点研发项目。遴选推荐“大型镍矿深部及外围隐伏矿体立体勘查技术示范研究”等5个项目作为“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任务。

4、技术市场合同交易额

2015年,甘肃省技术合同交易额达130.3亿元。

四、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进展和成效

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实施“六个一百”企业技术培育工程,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作为支持重点,对骨干企业核心技术突破项目及创新平台建设给予倾斜,建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和优势行业专题专利数据库,并向社会开放共享。

编制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技术路线图,助力创新型骨干企业加强技术集成、产品创新,拓展国内外市场。通过“后补助”“后奖励”和风险投资方式积极引导企业增加科技投入。企业R&D经费投入占全社会R&D经费投入比重达到61.6%。

开展了第三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全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总数达到101家。甘肃银行、兰州银行等6家金融机构与50余家企业达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意向,签约40项,金额达1.2亿元。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