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2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热词解读

蓝色经济空间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坚持陆海统筹,壮大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2015年《国家海洋局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印发实施,着眼于建立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综合管理体系,坚持“问题导向、需求牵引”“海陆统筹、区域联动”原则,为“十三五”期间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路线图和时间表。同年,《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正式批准实施,该规划明确要科学谋划海洋开发,调整开发内容,规范开发秩序,提高开发能力和效率,着力推动海洋开发方式向循环利用型转变,构建陆海协调、人海和谐的海洋空间开发格局。

细颗粒物

2016年1月7日,环保部通报,2015年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细颗粒物平均浓度同比分别下降10.4%、11.7%和19.0%。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338个城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同比下降7.4%;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50微克/立方米,其中161个可比城市同比下降11.3%。

细颗粒物浓度下降,原因何在?找准污染源精准治理和区域协调联防联治是关键。2015年1月至6月,全国焦炭、烧碱、水泥、平板玻璃等高耗能产品产量同比分别下降3.4%、1.9%、5.3%、4.2%;2015年上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同比下降4.63%和8.80%;2015年1月1日开始,全面供应国四标准车用柴油;201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纲要》《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2015年重点工作》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发布,为多地联合应对大气污染,提供了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也大大提高了多地应对空气污染挑战的效率。 (本报记者 沈 慧整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