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2016新春走基层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6年2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年货千般样 心情美滋滋
本报记者 雷 婷

从简单实用的编织袋、塑料桶、纸箱,到漂亮时尚的拉杆箱、双肩包、手提包……春运行囊不断变换着外在的形式,而从未改变的是,行囊里总装满了一整年的收获和对家人的思念。

在人潮涌动的西安火车站,记者见到了准备回合肥过年的王睿和妻子,但他们的行李格外少,每人只带了一个行李箱装了些衣服。原来王睿今年给父母带的“年货”是一张工资卡,“家里人现在吃的用的都不缺,想买啥老家都能买到,不用非得大包小包地背回去了。妻子今年只为母亲和岳母各买了一条金项链,算是给老人们一个惊喜”。两口子平时除了一些基本花销,剩下的钱全攒在这张工资卡里了。去年过年给双方父母带了1万元,今年两人都升职加薪了,卡里存了3万多元。

相比之下,刚参加工作的“90后”李芒可算是“两手空空”。“行李太多坐车不方便,我就什么都不带,网购就能搞定。”李芒向记者晃了晃手机,点开了购物网站的APP,有陕西狗头大枣、油泼辣子、柿子饼,还有武汉的卤味等特产。李芒为父母精挑细选的东西都是网购的,而且已先他一步快递回家了。

赵武刚和女友阿云正在等回江西的火车,打扮时尚的他和身边的白塑料桶看起来明显不搭配。“这是正宗的陕西汉中浆水,点豆腐用的,这次回老家创业就靠它了。”赵武刚向记者介绍起了外表不时尚的“年货”。

前年9月份,赵武刚大学毕业在一家广告公司做文案,每月工资不到3000元。“想赚钱咱就得创业呀。去年我们给阿云家的米皮店开设了微博和微信公众号,还开展送餐业务。”阿云家的小店在新媒体推介下,生意量不断上升。去年装修升级后,已经被几家旅行社认证为游客接待点。今年,赵武刚带着阿云准备到江西复制这种经营模式,再闯出一番新名堂。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